探析高等教育若干问题(2)
2017-11-23 05:54
导读:二、论课堂教学的地位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正在逐渐加强。然而,加强实践教学并不说明理论教学不重
二、论课堂教学的地位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环节正在逐渐加强。然而,加强实践教学并不说明理论教学不重要,要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走向极端。当前,在部分师生中出现了重实践轻理论的苗头,这是十分危险的。理论与实践必须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谈理论。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重要的,两者不可偏废。目前,我国高校4年制本科学生通常课堂教学为2500学时左右,从时间分配而言,大量的时间仍然花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仍是教学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人才培养影响是非常大的,课堂教学不但不能马虎,而且要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社会发展至今,不仅知识越来越多,而且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在高等
教育学制不变的情况下,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
校园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时间的效益、选择好学习内容、在直接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选择和汲取知识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课堂和教师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课堂是教师的重要舞台,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群体,教师在课堂上浪费1分钟,那么如有60个学生听课,就相当于浪费了1个小时。当前,多
数学校都制定有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作为系统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可见,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非同小可。
三、怎样看待现行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全社会都关心的大事,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对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校园内外似乎都有些消极,相当一部分人认为,1977年恢复
高考以来,教学质量下降了。对现行高校的教学质量,应该客观地分析和全面地认识。笔者认为,抛开历史背景、脱离时代要求,简单地说“提高”或“下降”是不够科学的。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教育愈来愈重视;社会对教育越来越关注;教育投人逐年增加;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加强;学生的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比以往有了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尤其是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学生的经济意识;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
就业观念;学费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些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不仅不会下降,而且正在不断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要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当然,高等教育仍存在不少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如投入不充足,教学硬件总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刻苦程度不够,不善于自主学习;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够;扩招后使一些学校教学资源更加紧张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改善。
少数人认为高校教学质量一直在下滑,这是一种缺乏质量观和时代感的极端说法。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