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办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思考(2)
2017-11-24 02:45
导读:1.与公办学校的竞争。公办学校在数量上、办学积累上。抗风险能力上都比民办学校具有明显优势。它们相对较低的收费和背靠政府的招牌,将在生源竞
1.与公办学校的竞争。公办学校在数量上、办学积累上。抗风险能力上都比民办学校具有明显优势。它们相对较低的收费和背靠政府的招牌,将在生源竞争和师资竞争等方面给民办学校带来巨大压力。
2.民办学校自身之间的竞争。新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允许民办学校的投资人取得合理回报,保障民办学校师生与公办学校师生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权益,这些将吸引更多的人投资兴办民办学校。由于我国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策的原因,教育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这会导致未来几年内民办学校对适龄生源的争夺将更趋激烈。
3.与外资办学的竞争。日前,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境外机构合作办学条例》,该条例的颁布将再一次掀起境外机构与国内教育机构开展各种形式办学合作的高潮。境外办学的存在将在国内生源和财源方面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展开激烈争夺,尤其会对高收费民办学校产生巨大冲击。归根结底,竞争是人才——教师队伍的竞争。继续教育成功与否是提高教师竞争力的关键,是民办高校能否在竞争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建立民办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化模式
(一)民办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应遵循按需培训的市场化原则进入21世纪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教育理念、办学机制和实际操作中,已经呈现出愈来愈鲜明的市场化倾向。民办高校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已经表现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密切联系。被人们称为”双刃剑”的市场,已经成了推动和制约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民办高校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就要培养出人才市场上最需要的人才。要培养出人才市场上最需要的人才,就要有能培养出这种人才的教师。要做到这一点,民办高校必须首先把好“人口关”,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素质,保证教师质量。由于民办高校竞争力有限,所以教师质量难以与公办院校相比。因此,民办高校更应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民办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应与其发展规划、目标、定位、特色等实际需要相挂钩。例如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使教师不但具有理论水平,还有实际应用能力。如果一个商务
英语教师既可以在授课时扮演教师的角色,又可以在学生需要实践时扮演管理者或者客户的角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一定会比传统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市场竞争力。又如如果学生的专业是英语教育,
就业去向是中小学英语教师,那么授课教师就应该受到相关的培训,在授课时针对中小学实际需要安排授课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巧。再比如对于中外合作去向的学生,学校就应对授课教师进行合作国家文化、对接大学情况、相关专业国外课程设置等各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在授课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未出国门就已知己知彼、成竹在胸。而如果学校要想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对教师的学历层次、研究水平的继续教育就必不可少了。总之,民办院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质量是惟一的生命线,人才是成功的奠基石,遵循按需培训的市场化教师继续教育原则是百年大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民办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笔者认为,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实地进修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是民办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较好的专业化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可以采取如下不同的措施:
1.校本培训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以在职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依托学校的现有资源,以解决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