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理论思考及对策(1)(2)
2017-12-07 01:36
导读:首先,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硕果累累的世纪。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不断涌现,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首先,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硕果累累的世纪。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不断涌现,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在世纪之交,科技与教育、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趋势。特别是信息通讯和传输手段的革命性变革,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变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经济发展也由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为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益取决于人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又加剧了国际间以经济、科技实力、教育发展水平为主要支柱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是各国教育规模和水平的竞争。
其次,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这种依靠人力和智力资源的态势说明,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不期而至。它要求社会一切活动必须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中心,以科学技术的创新为先导,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必须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种转变更加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当承认,这种第一生产力的能动的载体就是掌握了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的人。所以说,知识资本也就是人力资本。正如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专家舒尔茨指出的:“人的未来不是由空间、矿产和土地所决定的,而是由人类的知识发展来决定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作为知识的另一个重要的、能动的载体,将逐步替代稀缺的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推动力。由此可见,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人力资本素质的开发,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不但是人力资本素质开发的最佳选择,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再次,人类对于自身发展的认识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深化的。但是,完全理性的思考则是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宣言中,第一次清晰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是建立在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和工业革命以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以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人类如何实现自我的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关注经济行为的资源支持,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彻底摆脱工业经济时代的非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因此,瞄准知识经济的目标,确立和修正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人口、环境、资源现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至关重要。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关注的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改善,不损害或牺牲人类发展的长久利益等问题,都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为方向的。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提高人口的素质,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维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育对智力的投资作用与效益是毋庸置疑的。
第四,知识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当今世界,技术、生产、贸易、服务和资本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技术和交通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某些特征里我们可以发现,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但会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而且会促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这些特征是:经济资源愈益跨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商品、劳动力资源、生产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流动愈益全面;各国经济愈益相互开放和融合、相互依赖性增大;各国经济的发展与整个
世界经济的变动愈益相互影响和制约。在这些特征中,以经济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最为突出,而其中尤以生产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力要素和生产、服务的全球化最为明显。因此,—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依靠人力资源的优势来实现经济资源全球化的最佳配置。人力资源优势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教育与科技的优先发展。因为只有通过正规的、科学的、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拥有一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高级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也是一场全球性的知识较量,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科技实力、教育质量的较量。所以说,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并且在这一进程中有所作为,也必然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