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高职教育岗位课程模式的创建(1)

2017-12-08 03:3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高职教育岗位课程模式的创建(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当前高职课程教学中,往往存在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结构
摘 要:当前高职课程教学中,往往存在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结构层次不清、内容体系不合理、课间衔接不好等问题,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岗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从岗位课程整体要求出发,结合岗位课程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创建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模式,即岗位课程模式,对高职岗位课程的构建方法、课程结构等内容进行论述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设置;岗位课程;课程模式 所谓课程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课程编制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和所确定的结构体系。”而所谓的岗位课程模式是指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经过岗位需求调研,依据岗位所需的能力构建岗位系列课程的培养知识技能体系。编制岗位系列课程,并通过工学结合方式或其他产学结合方式进行实施。当前高职课程教学中,往往存在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结构层次不清、内容体系不合理、课间衔接不好等问题,导致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岗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本文从岗位课程整体要求出发,结合岗位课程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创建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模式,即岗位课程模式,对岗位系列课程的构建原则、构建思路、课程结构、课程特点等内容进行论述,并结合“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员”岗位课程进行探讨。 一、岗位系列课程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所谓岗位课程,也称岗位系列课程,是指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的若干门有关系的课程.如:“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员”岗位系列课程由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据库管理与维护(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一系列课程组成。 1.岗位课程构建原则 (1)以就业岗位为依据确立岗位系列课程培养目标。首先开展岗位调研,对现存或潜在的有一定发展持续度的职业(技术应用)岗位进行认证或定位,依据该岗位所需的能力构建岗位系列课程的培养知识架构。 (2)提高岗位系列课程内聚性。同一岗位系列内课程应围绕系列培养目标来确立其既有延展性又有独创性的知识技能结构体系。 (3)减小课程系列间的耦合性。为了岗位系列课程开发的独立性、可扩展性,尽量减小课程系列间的耦合性。 (4)提高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度。职业教育提倡实施双证书工程,一个岗位系列课程应尽量能高度融合一个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2.岗位课程构建思路 在对岗位进行调研、确立岗位能力并经认证后构建岗位系列课程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其逻辑时序为:岗位调研一确立岗位系列课程培养目标一构建岗位系列课程知识技能体系(主要包括基础单元、能力单元、实训单元)一设置岗位系列课程。 岗位系列课程培养目标(ST):应依据岗位能力需求确立并为岗位能力培养服务,ST也是岗位系列课程知识技能体系构建的核心依据。 单元目标(UT):岗位系列课程结构体系中每一个单元均应达到某个具体的目标,称之为单元目标。 基础单元(FU):是岗位系列课程培养知识体系的根基,应最大化地为AU服务。FU的知识体系应综合基础UT来构建。 能力单元(AU):本单元知识技能体系构建应直接为实现岗位能力需求服务。AU的知识技能体系可以面向能力模块化,采取阶段性的技能训练方式,应为PU服务。 实训单元(PU):本单元岗位系列知识技能体系的综合应用,其单元目标应尽量与岗位系列课程培养目标接近。 二、岗位系.列课程的结构与特点 1.岗位(群)系列课程结构 岗位课程结构:职业平台课(A) 岗位技术技能课(B) 岗位综合实训课(C) 职业资格证书。该课程结构也称为ABC课程结构,ABC三课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 职业平台课(A):传授必需的岗位(群)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大类专业平台课。 岗位技术技能课(B):培养岗位(群)专门能力,是岗位能力课。 岗位综合实训课(C):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及综合应用能力,是岗位实践课。、 岗位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必须强调整体性.形成岗位知识和技能体系,必须明确每门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等项目内容.课间内容有联系但一般不重复。岗位系列课程中.课程教学次序为:职业平台课—岗位技术技能课—岗位综合实训课。 (1)职业平台课。职业平台课主要传授岗位(群)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大类专业平台课之一,是一门整合课程。教学方法一般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方式可采用边讲边练方式进行,强调职业基本知识讲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过程乙课时一般为64-72课时,理论讲授课时一般为总课时的1/2。 (2)岗位技术技能课。岗位技术技能课主要进行岗位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和岗位专门技能训练,是岗位系,列课程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或多门整合课程。教学方法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方式可采用项目组及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强调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课时为64-128课时(1—2门课),理论讲授课时一般为总课时的1/3。 (3)岗位综合实训课。岗位综合实训课主要进行职业岗位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岗位系列课程的岗位综合实践课程,是职业平台课与岗位技术技能课的综合和提升。教学方法一般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方式可采用项目组及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强调岗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预就业性,强调实训项目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对实训成果进行认真规范评定。课时一般为3周(72课时),理论讲授课时一般为总课时的1/6。 (4)职业资格证书。每一岗位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符合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可以含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但必须明确一个主要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主要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的应知和应会内容必须落实到各课程教学肉容和考核方案中。岗位系列课程中的每门课程必须明确技能项目的教学要求。 2.岗位系列课程特点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和要求,依据岗位系列课程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开展市场需求调研.确立职业岗位,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体系,形成岗位系列课程结构。分析图1、图 2所示的岗位系列课程结构,有如下特点: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