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2017-12-13 01:5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和对策(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目前高职师资队伍发展遭遇困境,“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
摘要目前高职师资队伍发展遭遇困境,“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弱,学历层次低,缺乏专门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培训的基地,追求学历,忽视技能提高,教师课时多专业难对口,和企业衔接也很困难,兼职教师工作不稳定等是当前高职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困的对策有:师资基地、培训体系应当逐步完善;制度保障应当规范;政府应搭台用政策激励;科学指导模式创新的投入应到位;不断完善有职教特色的教师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困境对策
随着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张,高职师资队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遭遇困境,“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各种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师资来源的渠道
目前,高职师资的来源主要有四条途径:
(一)社会兼职。在其他高校和相关行业聘任兼职教师既现实,又可行。由于他们了解建设一线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通过他们能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为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提供可靠的信息,这支队伍对校内师资队伍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二)从同类高校借调、聘用,这是一条捷径。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三)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调入。他们能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是高职学校师资队伍来源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四)录用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
研究生。由于他们来自于各高校能带来各校的风格和特色,扩大了各专业的社会信息量。但是,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
教育学理论和
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培养。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师资队伍发展遭遇困境
通过直接和间接调研证明:高职院校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能力弱,学历层次低,缺乏专门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培训的基地,追求学历,忽视技能提高,教师课时多专业难对口,和企业衔接也很困难,兼职教师工作不稳定等是当前高职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缺乏教学实践和教学基本功,专业理论需进一步强化尤其是课程开发能力弱,很难根据企业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
(二)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截至2005年年底,大多数高职院校硕士以上学历不到10%,职业发展潜力受到限制。
(三)专业课教师培训机构相对缺乏,培训工作比较薄弱,许多渴望得到提升的高职专业课教师,能够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仍然稀缺。这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
(四)追求学历。高职教师进修的一个劣势就是不能提高专业技能,只是提高学历教育。这个学历教育专业与所教专业以及过去所学专业未必对应,很多时候不能对应。所以,高职教师的进修多为“提高学历”,而不是提高“专业技能”。例如,有的教师教授临床科学,但长期脱离临床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五)教师课时多专业难对口。教师去外面参加集中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到企业实践的就更少。这是因为教师普遍课时太多,一周一般14课时至20课时,有的甚至更多,疲于应付,根本没时间去培训。
三、解困的有力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高职教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加重要。如何保障人才培养,一条思路在人们心中逐渐清晰: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目前,近百万高职教师的肩头承担着将数千万名高职学生送上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重任。为了将这支教师队伍锻造得更强大更高效,近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了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这既是对“十五”期间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总结与肯定,更是对“十一五”期间师资建设的展望与布局。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必将逐渐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