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2)

2017-12-16 04:15
导读:当前我国高校扩招已带来了严重的质量下降问题。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缺乏质量和效益意识,盲目追求数量目标和经济利益。一谈发展就是数量、规模的扩


当前我国高校扩招已带来了严重的质量下降问题。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缺乏质量和效益意识,盲目追求数量目标和经济利益。一谈发展就是数量、规模的扩大,就是学校的升格,就是大兴土木、扩大占地面积,很少提及甚至不提质量,更有甚者有人鼓吹数量发展,质量就应该下降。效益、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盲目上热门专业,造成很大的浪费。以1995年为例,全国在校学生540万,其中学会计学的竟然有52万人之多,这固然反映了高等学校积极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愿望,但也反映出盲目发展,造成重复建设,办学效益和质量下降的问题。(P131)高等教育发展过快使本来就很差的高校办学条件更显恶化。

高校一方面在扩招,而最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难,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2002年大陆高校毕业学生为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将有338万人。2004年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2004年9月)。2005年的就业问题将更加严重。这说明我国的大学生已相对生产过剩,即供给大于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这种情况还会对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相当一部农村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考大学的兴趣和热情已经有所减退。大学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特别是当他们考虑到花了很多学费上大学而毕业后又找不到工作时更是如此。

大学毕业生相对生产过剩还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高鸿业曾提出过这样的警告:“大学毕业生过多往往会成为妨碍社会安定的一个因素:一部分人上不了大学和大学毕业而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同样都会感到不满,可能影响社会安定。但后者(一批自认为是社会精英的分子——大学毕业生)的能量大得多,其不满的危险更大。要警惕盲目发展高等教育而培养出一批社会的反对者。”(P71-72)此话发人深省。历史上许多王朝的造反运动(如农民起义)大多有失意的或者不满现状的知识分子参与组织发动和领导。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高等教育的盲目膨胀,必将导致质量下降,必将造成严重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的成绩,破坏现有的基础。同时,高等教育的膨胀还会使已经紧张的经费更显不足。国家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发展高等教育,就不得不把经济负担转嫁到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许多穷人家的子弟可能因为贫穷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或者因为贫穷使大学学习受到严重影响。高校的盲目扩招和高收费使高校的贫困学生激增。当然,这与广大底层民众的收入较低也是有关系的。贫困生问题已是高校一个不轻的伤痛。那种把高校扩招当作“扩大内需”的手段的理论和行为实在是误教、误民、误国!正是高校的盲目扩招和高收费缩小(降低)了许多大学生家庭的“内需”。

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弊端的教训值得我国认真借鉴。我国应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弊端之覆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增加教育机会是发达国家的主要政策目标,这推动了教育的大众化和民主化,受高等教育者的数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种数量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忽视质量为代价的。以机会均等为原则的高等教育民主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一些新矛盾:如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增加数量与保证和提高质量、机会均等与结果均等、教育平等与社会平等、扩大高等教育与政府的财政能力及劳动力市场的吸纳能力等等矛盾。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人们把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劳动力素质下降同教育质量问题联系起来;加上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使扩充教育数量的压力减轻,这些因素促使发达国家把教育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特别是到了7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各国政府普遍开始削减高等教育支出,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从而使各国不得不调整高等教育的方针。如美国自1980年开始在强调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数量的同时,提出要“全力以赴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法国1981年提出高等教育在坚持民主化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贯彻现代化和职业化的原则,以提高质量。许多国家的历史都说明了高等教育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这样的发展过程。(P81)
上一篇:在计算机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