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文章利用激励理论的相关内容,采用文被法分析目前普通高校体育管理体系中体育教师的激励现状,并从“以人为本”的管理角度出发,结合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研究如何进一步调整关于体育教师的激励方式,旨在为加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挖掘体育教师潜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 激励方式 调整 适应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人的情况下,如何充分挖掘体育教师的潜能,引起了高校体育管理者的极度关注。激励方式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其能否与体育教师职业特点相适应,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原因主要有三:首先,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活动的主体,其工作态度如何,主要是依靠合适的激励方式来激发其自身内在的追求或需要并赋予活力,使他们产生工作满意感,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其次,体育教师的生活、教学、科研、训练、比赛等行为是指向一定目的物,并总是为有所为而发,也要靠激励来形成。第三,体育教师的职业行为也只有通过激励的方式才能矫正、保持和延续,并以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结合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管理原则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及任务,对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激励方式作适当调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关于激励的概述
激励一般包括奖励和惩罚两种不同的方式。行为科学认为,奖励是社会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好的效益;惩罚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不正确行为给予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戒他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川。要研究激励方式,就必须要了解激励的定义,关于激励的解释国内外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将激励描述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