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1)
2017-12-20 06:4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探究是科学课堂的的生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
探究是科学课堂的的生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要重视探究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努力使体验转化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体验性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让青少年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才能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那在教学中,要怎样让青少年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呢?
一、巧设情景,为体验科学探究提供动力
小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我们设计的探究活动应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为前提,才能保证学生持久的探究欲望。现实生活是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一旦教师把生活中和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融合贯通,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可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是一种有趣的探究活动了。如教《水的浮力》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不同的物体先试试,感觉水的浮力并提出问题。上课时,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合理猜想,为体验科学探究插上翅膀
真正的科学探究应是建立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基础上的有效探究。而有效探究的实施前提是必须建立在提出符合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合理猜想的基础之上。《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猜想的具体描述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并为我们提供了"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的活动建议。猜想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表现,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好时机,我们必须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鼓励他们大胆去想,让学生懂得假设应有理有据,培养了学生思维力求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这一科学思维素养。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如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未出现火星四射等剧烈燃烧的现象,我让学生试分析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看到题目时,同学们很活跃,列举了多种可能性,但各种情况呈无序状态,难懂难记。本人引导学生联系燃烧的三个条件进行猜想,同学们很快归纳出三类可能:
(1)可燃物的问题:铁丝生锈或有保护层、铁丝太粗。
(2)助燃物的问题:氧气纯度不高、伸入氧气瓶太早使氧气被火柴梗消耗了。
(3)未达到着火点:未用火柴梗引燃或火柴梗太短、铁丝未绕成螺旋状、伸入瓶中太迟。
当学生明白了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的成败后,再让他们将实验的注意点归纳出来,比老师将注意点多次重复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动手探究,为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日本修三博士认为:"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新课标》中强调: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因为学生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
如在教学《测量摆的快慢》时,为了要使学生认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的幅度无关,与摆线长短有关,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应用知识。为了验证摆的快慢和摆锤轻重,摆线长短,摆幅大小的关系是三个平行的实验,显得枯燥。我用三个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在培养学生过程能力的同时,创造了别开生面的教学。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高校网络教育网上虚拟实验资源建设研究
模拟法庭教学在高校
法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