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上课存在的困惑与
2017-12-20 03:31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上课存在的困惑与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上课存在的困惑
【摘 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上课存在的困惑及产生困惑的原因,提出在合班授课的前提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合班上课 困惑 对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合班上课的情况下,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指导作用。因此,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惑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座率”不高
现有的课堂效果,道德表现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低。一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已无关,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继续深造不考,
就业应聘不问,学不学关系不大。只要自己能严格要求自己,就不会出什么事情。二是认为学了也不能解决问题。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课程,所讲的道理大家都熟悉。因此,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必要性和实际有效性。由于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有的课堂出勤率低,有的学生长期不到课堂上课的现象。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脑率”不高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观察,我们发现,新生经过军训和入学教育后,刚开始时组织纪律性还比较强,上课都能及时来,很少有缺课的情况,课堂上他们也能遵守纪律。但是,好景不长,他们虽然也来,可是有些学生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抬头率”、“入脑率”不高,上课时对感兴趣的比如爱情方面的、社会发生的一些焦点等问题就听几句;对不感兴趣的,有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有的学生在讲话;有的学生在看课外书;有的学生在玩手机、发短信;有的学生则陶醉在随身听里……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高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质量的高低。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教室空间大,学生人数多,一般都有100人以上,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往往又都是站在电脑前,无法很好地驾驭整个课堂的教学。
4、双向互动效率不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是合班上课,仍然有部分老师在教学中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产生厌学情绪。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也往往会使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很多学生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中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过是讲授一些大道理而已,离现实生活很远,对学生没有切实的指导意义,体现在思想上不重视,学习态度上抱着应付考试的心理。
二、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
1、学生内心深处的原因――学了没用。
我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非常重视的,从娃娃就开始抓起。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事实上,有一些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工夫,但它们忽视了思想品德也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于是在行为上重智育,轻德育。于是在许多学生的心里产生了学不学思想政治课无所谓,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用。这种心理是内在的,所以,很难在大学中改变他们早已形成的心理定势。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出现学生不愿听,甚至逃课的现象。
2、
校园人文环境的影响
人文教育、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只片面地强调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环境的建设,导致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得好与坏对自己的未来影响不大,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陈旧性、教学方法的呆板性、教学手段的滞后性都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这种状况将导致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