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学校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1)(2)
2017-12-21 01:05
导读:(三)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性 地区间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使我国农村艺术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性的特点。当前,在有些地区有条件地开展
(三)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性
地区间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使我国农村艺术教育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性的特点。当前,在有些地区有条件地开展了一些研究和实践,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绝大多数地区对艺术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管理疏漏,以为开了几节
音乐、
美术课,唱唱歌、画点画就是艺术教育,连最基本的常识和观念也很少了解。
另外,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大因素。有条件的地区领导重视,有专业的艺术教师或受过专业培训进修的兼职艺术教师,有较好的管理措施,能有效地开展好艺术教育教学活动。据调查,绝大多数农村无专业艺术教师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从事艺术教育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基本上都是非
艺术学科的教师兼任艺术教育教学任务,他们对艺术知识,尤其是艺术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如果不加强对这些艺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必定会把艺术科视为“杂科”。这样不但影响艺术教育发展水平,而且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将受到重大的损害,极个别教师甚至误导了这项工作的发展方向。由此,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水平难以很快提高,发展的不均衡性将长期存在。
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对策
(一)端正艺术教育思想,摆正艺术教育位置
克服艺术教育中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
1、必须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入手,以多种形式开展端正教育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艺术教育法规和艺术教育理论;深入讨论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要使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认识到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需要艺术,人的生活离不开艺术。大力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尊重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必须从农村教育实际出发,摆正艺术教育位置。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支持农村艺术教育事业,如政策、经费投入等方面向艺术教育要有所倾斜,创造良好条件。
3、必须从我国的教育实际出发,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艺术教育。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育工作者都应接受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并不是仅仅为培养艺术人才的专门教育,是全民教育,是促进全民族、全人类发展的基础教育。如: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尝试从艺术中吸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如果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这些方面并自觉接受艺术教育,尊重、支持艺术教育,试想农村艺术教育还会落后吗?可以在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中进行必要的艺术教育法规、理论学习与考核等,增强艺术意识和艺术情感,这是从根本上转变当前农村艺术教育落后局面的最重要的办法。
(二)加强艺术教育管理,完善艺术教育机制
农村艺术教育工作抓不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
第一,加强组织管理。国
家教育部有体艺司(艺术教育委员会)指导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各省、市有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而在县(区)、乡镇农村艺术教育无人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应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应有专人负责,正常工作,衔接上下级管理层,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
第二,加强法规建设。发展艺术教育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要把建立健全艺术教育
规章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切实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上级相关法规、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还应制订相应的细则和配套规章。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纳入地方政府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督导评估范围,完善艺术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检查评估、达标中应制订艺术教育强制性标准对艺术教育不达标的单位、部门取消评优、达标资格,失职的甚至要追究领导责任,这样有利于促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整体发展,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上下级互相衔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