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模块课程实现的若干原则性问题

2017-12-24 05:0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模块课程实现的若干原则性问题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模块课程是一种形式灵活、独立性强、结构相对松散的

摘要:模块课程是一种形式灵活、独立性强、结构相对松散的微型课程,在职业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模块课程实践中的若干原则性问题包括内容的适切性、模块的间性、体系的整体性、结构的可接受度、评价体系的建构、模块课程设置创新等。

关键词:职业教育 模块课程 实施原则


  “模块课程”(modularcurirculum)这一概念始见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课程研究和编制文献,20世纪90年代初传人中国并在职教界引起广泛的关注[。一般认为,“模块课程”的要义有三:一是模块课程的定位,即强调“模块课程”是一个介于整体与零件之间的“部件”或“组件”,由一定数量的“课程零件”构成,依存于整体且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是模块课程的定性,即突出“模块”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其进行灵活拆分或组合。三是模块课程的定标。它包括两方面意蕴:一方面,就课程设置的角度而言,“模块课程”必须按程序化的构想和编制原则进行设计,形成的模块课程符合规范与标准;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来看,“模块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其他课程模式的要求无异,均致力于学生知识的扩展、能力的发展或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规格和标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为“职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模块”为特征的“模块课程”在职教领域已成为一种普遍采用且取得一定成效的课程模式。但是,由于模块课程概念本身的复杂性,人们认识和解读的差异性,加之相关论述的零散与缺失,极易造成实践运用过程中的失范、失真与偏颇。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模块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原则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职教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课程内容模块化的适切性问题 中国大学排名
  所谓适切性(relevance),是指模块课程与其他各种相关因素的协调统一程度。究其模块课程的相关因素,显然是一个十分复杂且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张铁道先生曾经指出,具有适切性的课程应该囊括国家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教育理念和经验、学习者所处社会的现实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特点、社区与家庭的教育期望、教育机构的教学条件等六大类因素。就模块课程来说,我们认为其适切性至少有两个基本衡量尺度:第一,对社会适切。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展教育已被看成是社会赖以获得能量、调整发展方向乃至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应该说,这与长期以来学校课程设置、实施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取向息息相关。基于此,职教模块课程适切性的一般要求有二:一是与时代发展步调合拍;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第二,对学习者适切。模块课程设置必须考虑或关注学习者的基本状态,测度标准主要有三,即学习者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之匹配度。具体而言,需要标准是指模块课程的设计须符合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与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发展需要相匹配;兴趣标准是指模块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课程实施有利于形成学习经验、拓宽学习者的兴趣范围,这是实现从教师中心转为学生中心、在职教领域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经验匹配度是指模块课程设置要适当超越学习者的现有经验,将知识增长、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建立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上。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Ⅱ.B.3aHKoB)依据维果茨基(Lev.S.Vygotsky)关于“现有发展水平”(学习者现已达到的知识、智力、能力等的程度或范围)和‘最近发展区”(学习者经过努力能够在最近的将来拓展到的知识、智力、能力等的程度或范围)的概念,提出教学应建立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基础之上的著名论断。赞科夫认为,应该给予学习者有一定难度但仍可理解的课程,才能诱使学习者思考,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诱因,使他们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最近发展区则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如此循环往复,使学习者能依据已有经验在适宜难度学习中实现不断发展。

上一篇: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