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德育课教师在新形势下的作用

2017-12-29 03:5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谈德育课教师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师面临着信息化
摘要: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师面临着信息化、传统教育理念、学科特性等挑战,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的作用应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师生双主体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并对如何发挥好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师 思想道德修养课 作用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人才的决定》提出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重要基地作用”[1],“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青年人才把个人成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鼓励他们在艰苦复杂的环境和丰富的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对高校德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德育课的教师要积极思考,认真研究,把握好这门学科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德育课教学取得更大实效。
  一、新形势下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培养大批具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发展的人,人才培养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促进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1];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我国改革的纵深发展和更加开放的形势,使得思想教育的大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21世纪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传统教育理念面临的巨大转变使得德育教育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新问题,因此,高校德育课面临严峻的挑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信息化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提出挑战
  当今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人类已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化对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从传统意义上而言,教师在知识能力和品德上都应该高于学生,教师之所以为师,总是知之在先、在多。而在当今信息社会,现代资讯的发达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知识的更新和信息快速传递,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并不一定比教师少、慢,甚至比教师更多、更快。教师已不是信息的独占者,而是信息的平等享受者。现代大学生的成长迅速地社会化,尤其是职业大学注重实践的特点,使他们的学习、社交、娱乐、社会工作都与社会紧密结合。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和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必定对学生的思想、个人价值取向和观念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跟上这种变化,并且要站在前沿,引导学生,这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全面开放也给中国带来了多元的文化,这虽然有利于大学生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有利于中西文化贯通,但对于我国思想道德教育所要求的指导思想一元化的确立,对于教育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其负面影响不可轻视,因而教育的难度更大了,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
  2.传统教育理念面临巨大转变的考验
  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是主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活动的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具有主动性、主导性和超越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接受者,受教师的主导、支配和调控,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课堂教学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单向灌输的课程设计,忽视双向交流启迪,教师更多地考虑学科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完整性,忽视学生的需要,出现教师上课精彩,学生就是不愿听课的现象就不足为奇。或是教师将自己摆在一种至高无上的位置,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希望学生处于一种绝对服从的状态,我说你听,我讲你服。21世纪的青年学生,出生、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社会改革、体制转变,开放中多种文化的交融,都对这一代青年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青年学生选择性增强,思想呈现多元性、复杂性、甚至“叛逆”性。正如田景博在《当代大学生文化分析》一文中表述的:“第一,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开始向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转变,以实现自我价值为中心,进行自我设计,彻底摈弃过去‘系统驯服论’的价值观。第二,逐渐远离重义轻利的传统,重视自己的物质利益。第三,政治意识逐渐淡薄,自我设计日益凸显。第四,大学生日益以自己的感觉为价值标准。”[2]教育的对象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如果教育者还是抱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固守传统的教育手段,那么教育效果必将大打折扣。要使育人的任务落到实处,就需要高校的德育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顺应时代的要求。
上一篇:论就业市场为导向加快专业结构调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