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教育起点观的哲学阐释(1)(3)

2017-12-29 03:53
导读:在我们看来,无论是理性力量观,还是生命力量观,都具有哲学的片面性。在理性力量观那里,理性反思失去生命的源泉。因为理性能力只有在活生生的生

  在我们看来,无论是理性力量观,还是生命力量观,都具有哲学的片面性。在理性力量观那里,理性反思失去生命的源泉。因为理性能力只有在活生生的生命体验中才能获得反思的无限源泉,离开了人的感性生命,任何理性力量都是毫无意义的。相反,生命力量观又过分张扬感性力量的盲目冲动,使生命失去规范和疏导。生命的感性力量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只有在理性的引导下才能富有建设性,才能成为创造性的力量。理性的力和感性的力,是人性不可分割的两种生命形式,任何分割都是对生命的伤害。教育应以人的生命活力为起点,但又不能止步于原始生命力。因而,基于生命本原的教育,既要克服理性主义对人的外在塑造,又要反对生命论对原始生命力的过分夸张。教育应基于生命活力的原初创造性,进而企盼由人的生命冲动向精神创造的追求。
  起于生命,达于精神的教育应追求什么样的境界呢?从生命的整体性与生成性看,我们认为,有三个基本向度。
  1.爱的教育:追求生命的活力。爱是人原初生命的直接体现,爱是生命的推动力,是生命行动的力量。美国哲学家蒂里希非常深刻地说:“若没有推动每一件存在着的事物超向另一件存在着的事物的爱,存在就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在人对于爱的体验中,生命的本性才变得明显”。(注:蒂里希.蒂里希选集(上)[M].上海:三联书店,1999.308.)对生命的爱、对世界的爱、对他人的爱,是创造力的源泉,因为人有了爱,人才会给予这个世界,奉献于他人。因为有对生命的爱,人才会积极地献身于自己的劳动和创造,才会追求智慧和道德。从生命之“力”出发的教育,之所以追求爱的理想,寻求教育中的情感世界和情感表达,是因为爱与情感体现了生命力量观的基本思想。教育追求爱的理想,以爱为教育的重要价值,是教育表达生命之力的基本方式。爱的本质是原始的感性生命力的“理性”运动,它不仅是一种原始活力。爱只有在与他人无限的精神交流中,在不息的生命经验中才能获得。因而,爱的教育,不仅讲述爱的智慧,而是以爱待人,创造爱的精神,提供爱的机会,肯定爱的价值,使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学会创造爱,给予爱,最终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爱的能力。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论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之辨
上一篇:探析话教学实践的问题与改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