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职业技术教育如何适应21世纪新经济发展(1)

2017-12-29 03:5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职业技术教育如何适应21世纪新经济发展(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分析了信息社会新经济的主要特点及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
摘要:分析了信息社会新经济的主要特点及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提出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从早期的着重培养岗位专项能力转变为面向一个职业群,并通过培养适应新经济需要的基础能力和关键能力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在新情况下,能力本位原则仍然要坚持,但职业适应能力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此就某些对能力本位的误解作以说明。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新经济;能力本位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已有多篇文章介绍了信息社会新经济的基本特点。据此,我国也将在本世纪内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许多新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将如何进行改革以适应这些新要求?在新形势下是否仍然需要坚持能力本位原则?这些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21世纪信息社会新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将逐步从工业社会的“标准化”大批量生产,转变为信息社会的“订单化”多规格、小批量生产 2000年6月5日美国联邦政府商业部发表的关于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对美国经济影响的年度报告——《2000年数字经济》称:信息技术产业是推动美国目前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在过去5年中,虽然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只占整个经济的8%,但美国经济增长的1/3归功于该行业的发展。该报告又称: 1995~1999年,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占整个投入的2/3,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惊人发展已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人的生产、消费、通信和娱乐方式, 1995~1999年美国进入“新经济”(引自教育部《世界教育信息》2001年第4期《美国发表两份关于信息经济的报告》)。 (二)为了应对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信息社会将是一个持续发展、持续创新的社会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一项新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另一项更新的技术所代替,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高,规格更多,使用更方便,形式更符合时尚。据国外有关专家估计,目前他们的电子数据处理和工艺知识方面的新技术利用期仅为1~3年。如果仍然沿用职业教育原有教学模式,当学生学到某项“新技术”时可能已经过时。 (三)知识将成为信息时代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知识是创新价值的要素,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新知识的创立及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都能创造性地应用于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之中,从而创造出愈来愈高的价值。这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今后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进一步形成创造知识的能力。职业技术教育原来的任务是传授现成技术并要求学生照着干,不重视创新能力,但在新形势下,培养创新能力将显得愈来愈重要。 (四)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已经改变而且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面貌 我们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重大作用。例如,运用新的媒体熟练地交流将成为今后如何阅读、书写和计算的基本技能,将对传统的学习方法作出根本性改革。学生的重要任务之一将是具有驾驭媒体的能力,包括运用新媒体促进学习的能力,对已知媒体信息的选择、判断和运用的能力。借助这种能力,学生的学习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五)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企业愈来愈大型化,跨国公司遍及全世界,同时也出现了成批联合在这些大公司周围的、高效益的、灵活的小型企业 这些新出现的大型和小型企业都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不同的人才需求,包括经济国际化后适应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新要求。例如,要培养适应各种特殊需要的人才,包括既懂技术又熟悉一两门外语,还能经营的复合人才。除了加强国际语言交流能力,实行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合作教育,网络教育等也很重要。 (六)人力资本的投入将进一步增强 如果将资本分成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类,从理论上说,自然资源靠人去开发,物质设备靠人来掌握,人是第一位的。但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不高,对人才的知识需求不高,人力资本所占比重很小。只有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人力资本所占比重才会不断上升。根据1995年世界银行对192个国家的评估,在三类资本中,物质资本仅占国民财富比重的16%,自然资本占20%,人力资本占64%。在德国、日本、瑞士等高收入国家,人力资本所占比重可达80%,而撒哈拉非洲地区人力资本比重很小,自然资本占国民财富超过一半(以上资料见胡鞍钢文《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 (七)在信息社会,人们为了适应频繁的岗位变换、人才流动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不间断地进行继续学习 强调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必须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工作与学习的密切结合,从而使学生所掌握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得到相应改变和加强。 (八)劳动力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在“标准的企业职工”之外,“非标准的企业职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所谓“标准的企业职工”指现在企业中聘用或雇用的正式职工。所谓“非标准的企业职工”包括远距离工作、独立工作、钟点工作等非正式职工,他们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在任何地点接受各项工作,可以同时在几个企业中工作,从而提高收入;另一方面,企业付给他们的工资,一般低于“标准的企业职工”,对双方都有利。据德国巴伐利亚与萨克森州“未来问题委员会”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非标准企业职工”与“标准企业职工”之比为1∶5,80年代初为1∶4, 80年代中期为1∶3,如年代中期为1∶2,预计在15年内将达到1∶1(引自教育部《教育参考资料》2002年1—2期《德国专家提出: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 二、基于新经济特点对职教的建议 受工业社会批量生产观念的影响,现在的教育体制要求用固定不变的时间使所有学生学到同样的内容,而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被淘汰。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时间为主轴,以选拔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制,应当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按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确定学习时间,为所有人服务的教育体制。这就必须实行多样化、弹性化的学习制度。可以选择多种学习途径,包括弹性的课程系统、弹性的学习进度、弹性的学生组合。同时,对现有评分办法、升留级办法和学历证书制度等作出相应改革,建立与弹性学习制度相适应的评价和学习管理制度。 实行以学习者为中心,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革学习方法。美国在20年前已经试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l),由两个教师同时辅导60个学生按不同进度进行学习的方法;英国对实习课程实行学生按不同进度完成各个实习作业的做法,每个实习作业完成后必须考核合格,不合格作业要重做,最后完成实习作业的数量可能各自不同,就以完成的数量作为评价依据。这些都是实行学习时间弹性化的做法,可供参考。 现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制、课程、教材等规定和编制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在100年前,人们通过职业教育学到的技术几乎可以用上一辈子;到20世纪中叶,有些新技术的应用期缩短到一二十年,出现了一生中多次变换岗位的情况,于是60年代出现了终身教育理念,通过继续学习,以适应多次变换工作岗位的需要;到80年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更快,为了适应“知识爆炸”这种新情况,开始创造“拓宽专业面”、“加强基础”的新经验,通过加强一般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在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快,频繁的岗位变换和人才流动进入一个新阶段。除了原有的一般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仍需加强外,还要加强各种“关键能力”,主要有自学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自学能力包括自我发展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媒体促进学习的能力,对媒体已知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应用的能力等。可以设立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训练。 一般工作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有效的组织能力,工作小组中的协作能力和一定的掌握新设备和系统的能力。我国对培养这方面能力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今后要教育学生举一反三,把所学能力运用到各个工作领域。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产业发展与三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上一篇:高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及其实施方案(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