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作一瞥(2)
2018-01-08 01:33
导读:许多文化史著在方面还没有摆脱通史所具有的那种包罗万象的特点,但重心已从原来的帝王将相或政治军事史转移到民族史、学术思想史、语言文字史、宗
许多文化史著在方面还没有摆脱通史所具有的那种包罗万象的特点,但重心已从原来的帝王将相或政治军事史转移到民族史、学术思想史、语言文字史、宗教史、文艺史、风俗史、科技史等方面,实际上就是要以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历史为主要内容。不少史著在收集和整理以往被忽视的文化史料方面,作出了不小成绩。如柳治征的《中国文化史》、陈登原的《中国文化史》、陈安仁的《中国文化史》,洋洋数十万言,均分上下二册,从远古叙述到民国年间,至今我们仍能从中摄取大量的资料。
纵观五十年来的几十部中国文化史著,可以说那时已注意到了社会历史分期的系列研究,如一九二九年北平文化学社出版的孟世杰的《先秦文化史》,从未有文字以前开始,述及周代的文化,研讨了各代的官制、地方制、田制、赋税制、兵制、刑制、宗教、学艺以及社会礼俗。作者还曾撰有《三国六朝文化史纲》和《隋唐五代文化史纲》等。一九四四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罗香林著《唐代文化史研究》已试图改变那种只注意各个局部而忽略了整个断代文化的演进、只注意零碎的考据而缺乏系统的研讨、给人以见树不见林的感觉。
有些著作开始注意不同区域、民族文化史的研究。如一九二三年昆明崇文印刷馆出版的夏光南著《云南文化史》,就依据实地古迹名胜的考察,参以当地父老流传的口碑与正史、野史、县志与近人笔记的资料,揭示了云南地区的民族迁徒与同化、学术思想的传播、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云南历史上的重大政变和外国之关系。一九三九年齐鲁大学出版的张立志著《山东文化史研究》,从正史、诸子百家、地方志中寻觅了大量的资料,佐以考古遗址遗物,对山东地区的学术、宗教、艺术、思想、民族、社会、经济、工商制造都加以详细的讲述。一九四六年华西大学出版的郑德坤著《四川古代文化史》分十二章、评述了四川地区的物质文化,如器具、遗址;精神文化,如宗教、神话、岩葬文化等。一九四九年云南大学出版的徐嘉瑞著《大理古代文化史》专谈了史前期、邃古期、南诏期、段氏期等时代的这一区域内的宗教、居住、葬法、服饰、语言、姓氏、习俗等文化形态。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有些著作也注意对各种文化层次的研究,如一九四三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蒋星煜著《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以十个专题研究了中国隐士的形成,类型的区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地域分布以及与中国绘画、中国诗歌的密切关系。一九四○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雷海宗著《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则分专题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武装力量与中国的家族、中国的元首及中国文化的诸关系。
也有一些著作开始注意到把中国文化史放到整个世界范围内来考察。如钱穆的《中国文化史导论》就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国家凝成与民族融和、古代观念与古代生活、古代学术与古代文字、东西接触与文化更新等专题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了比较,从而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特性,把文化分成游牧、农耕、商业三种类型。一九三七年商务印书馆王云五的《编纂中国文化史之研究》专门介绍了外国学者编著之中国文化史与外国学者编纂之世界文化史,以此来研求编纂中国文化史之方法。
这五十年间,许多学者在钻研中国文化史的同时,比较注意中国文化史的普及工作,除一九二四年顾康伯编的中等教科书《中国文化史》外,有不少系介绍性的入门书,如一九三四年华通书局版的叶生著《中国人文小史》、一九四一年世界书局版的李建文著《中国文化史讲话》;小册子性质的浅近介绍还有一九二八年中华书局版常乃惪著《中国文化小史》、一九三九年上海珠林书店出版的范子田著《中国文化小史》等,作为“百科常识问答丛书之一”的一九三三年大东书局出版的丁留余著《中国文化史问答》,专作中等学校补充读物及的参考资料,语言浅近,以问答式分绪论、中国文化开创时代、印度文化输入时代、泰西学术东来时代等三编,共二百二十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