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叙论(2)
2018-01-08 02:41
导读:那么,狩野直喜是从哪里获得这本书的呢?原来,1900年前后狩野直喜作为日本文部省的留学人员在中国和文廷式、俞樾等人交游,有可能获书。据内藤湖
那么,狩野直喜是从哪里获得这本书的呢?原来,1900年前后狩野直喜作为日本文部省的留学人员在中国和文廷式、俞樾等人交游,有可能获书。据内藤湖南《支那史学史》称:崔述在日本有信徒,那大多是由于《国朝先正事略》详细载崔述事,摘录学说概要,引起日本人注意。他的书在日本也有很多抄本。内藤等通过《先正事略》而知《考信录》,求其书,早就读过。狩野在北京得《崔东壁遗书》残本以示那珂,那珂遂得其完本出版。
「不以传注杂于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传注」,在崔东壁看来,中国的经典已有「传注」杂于其中,而「传注」又有「百家」杂于其中,因此无论经典,无论传注,都存在伪杂相掺的现象,因此要怀疑、要去杂。崔东壁书的出版给日本学术界带来新气象与新思维,鼓舞一部分学者确信:经典不神圣,学术无禁区,古经古史可以怀疑,而张起大旗,奋发有为的,则有著名学者,那珂通世的学生白鸟库吉。
二 《古传说之》刊出及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出世
1909年白鸟库吉在东洋协会评议委员会上讲演,指出:厘清中国就要研讨中国古代传说。传说的思想背景为儒学,其中人物多与儒学相关。传说常衍变为真实,少有人怀疑与考实,其中可置疑而当否定的是有关「尧舜禹」的传说。他大胆议论:《尚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以「曰若稽古」起句,皆非当时所记。尧、舜、禹为古代圣王,孔子推崇,然而着实研讨,却有很多值得怀疑的理由,倘能舍弃成见,当不以「吾人之论断」为不当。这就是轰动史界的「尧舜禹抹杀论」9。
白鸟库吉(1865─1942)千叶县人,是日本较早接受文化观念的学家。青年在千叶县上中学时受到校长、著名史家那珂通世与老师三宅米吉的熏陶,两人都是日本「东洋史学」的最初提倡者。在他们的下,产生研究「东洋史」、中国史的兴趣。而从白鸟库吉是那珂通世学生这一点来看,白鸟库吉疑古思想也当受到那珂通世的影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887年白鸟进入东京帝国大这新设的史学科,成为德国历史学家里斯的第一届学生,接受兰克史学的10。据他的孙子白鸟芳郎回忆,「祖父晚年在病床上经常把里斯的讲座笔记置于枕边,十分的贵重。这对祖父来说大概是回忆起了许多深沉的东西。」 11德国兰克史学重考实,主张通过史料核证,求得历史的真实,同时又不失理念的执着。兰克史学的这个特点,在以后白鸟库吉的史学活动中得到了具体的反映。
1901年白鸟库吉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先到德国柏林大学研究汉学。又到匈牙利布达佩斯研究乌拉尔·阿勒泰语系诸民族的语言和历史,写《乌孙考》、《朝鲜古代王考》发表在欧洲东方学杂志。夫人大村茂子的长兄大村仁太郎是十九世纪末日本最有名的德国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家,当时任日本院教授,这对白鸟库吉接受德国文化的影响也有关系12。
白鸟最早研究朝鲜史与西域史13,用民族学、语言学研究东亚及中亚各民族历史,办学术刊物《东洋学报》。曾主持满铁调查,为东洋文库首任馆长。刊有《西域史研究》、《满鲜历史地理》等,有《白鸟库吉全集》十卷行世。
他研究中国史的结果,得出「尧舜抹杀论」。
白鸟称:据《尚书》记载,尧、舜、禹分管「天」、「地」、「人」三大政事,各有职守,互不逾越,过于规整,颇可怀疑。
尧测天文,「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受人时。」《尧典》称其德:「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舜责人事,又是一个孝的典型。据载乃瞽人之子,「其父顽,其母嚣(中去页加臣),其弟傲,然舜据称长久和以孝,不至于奸恶」。尧知之,「试其德」,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考察三年,随后「始授帝位」。「又据《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年二十即以孝闻。」 14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禹专主治水,凡治水事迹专归舜,治水与土地有关,因此职守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