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2)
2018-01-09 02:49
导读:2.3 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
2.3 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提倡如下做法:
2.3.1 允许“插嘴”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插嘴是一种特殊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勇于质疑,师生合作,探求真知。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曾讲:“创新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时,师生一起证明定理后,一学生突然插嘴:“老师,我觉得还有一种证法,就是截取第三边中点,即折半法。”我要求同学们都证证看。大家都证不出,这下同学们都明白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只能用延长中位线(加倍法)来证明,我说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心领神会,愉悦地笑了。问题也就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解释,而且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2.3.2 动手和动脑相结合
脑手二者的相辅相成,能使大脑左右两半球趋于阶同活动,使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并结合,这对激发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无疑是非常大的,“心之官则思”。思维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是十分重要的。某种意义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想”出来的,牛顿在谈及成功的秘诀时,曾说“我一直在想、想、想”。只有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才能冲破旧藩篱,立异标新,发挥其创造性的威力。在培养想象力方面,数学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3.3 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
现在不少学校,课程从早到晚,作业又多得做不完,试问,学生还有什么主体性可发挥,有什么时间去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教育应以丰富多彩的课外话动为载体,离开了时间的保证,又哪里去寻找这样的空间?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扎实抓好课堂实效,把学生从“题海”之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要指导学生科学运筹,高效利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自愿性、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课外活动,拓宽教育领域。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向社会实践求新知,延展学习空间。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