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作者] 黄少虹/佳木斯市教育学院
[内容]
生活并不总是充满鲜花和欢乐,有时突如其来的不幸、挫折、困苦,甚至是灾难,让人防不胜防。对于这些客观存在,未来的一代“独生子女群”,能否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是逆境教育应得到重视的决定因素。所谓逆境教育,就是失败教育或受挫教育,是针对人们在意志的支配下,克服和排除个体目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干扰、破坏、损害、阻碍而进行的教育。逆境教育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因此必须从小学生抓起。
一、逆境教育思想在意志培养上的体现
意志是人的心理机能,坚强的意志是在明确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态度、鲜明的观点和坚强的意志。逆境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凡事有明确的目标,并表现出主动性和自制力,向预定的目标迈进而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在艰苦的情况下形成坚强的意志,要求学生在正确的认识促动下,战胜困难,克服挫折,排除险阻,取得成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试用本)的《中国石》,写的是一个戈壁滩上的哨兵捡到一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石”。后来“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从此以后,无论在怎样寂寞艰苦的情形下,这位哨兵都能克服一切困难,顺利完成人民交给他的站岗放哨的重任。祖国在他心中,“中国石”给了他巨大的力量,所以他能克服戈壁滩这个逆境。因为这位战士懂得:我为祖国站岗放哨,祖国安全我安全。第十册的《挑山工》,讲述了挑山工负重登山要比游人多走路,和游人同时起程却常常走到游人前面,提前到达目的地。这靠的就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就像挑山工朴素而又富于哲理的话,“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因为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可见人们在极其困难的情境下,意志的培养、锻炼、形成是在正确的认识驱使下进行的。对此,教学中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逆水行舟难上难”。在逆境中战胜一切不利因素而汲取成功的养汁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畏挫折的勇气的。能承受挫折,就能战胜困难。顺利中勇于拚搏是不难做到的,难的是在挫折中不气馁,迎头赶上。《圆明园的毁灭》(试用本)表现了中华民族在一个时期中所受到的挫折。这惨痛的教训,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一部“心酸史”,并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国家落后、贫困,就挨打受欺侮。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就要发愤读书。教学此课就要教育学生在挫折中抬起头,不畏艰难,迎接挑战。
二、逆境教育思想在品质形成上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