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教育改革中专业课青年教师的塑造与培养(

2018-01-11 05:3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教育改革中专业课青年教师的塑造与培养(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针对当前高校扩招,师资短缺,大量青年专业课教师未经
摘 要:针对当前高校扩招,师资短缺,大量青年专业课教师未经系统培训上岗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五个方面提出加快培养青年教师的思路,为教师教育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青年教师 教育改革 思路和方法
每年新学年开学都有一批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这些教师主要来自专业院校,不同于来自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主要承担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这些青年教师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崭新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考验。我同多数专业课程教师一样,已经走上这个岗位几年时间,由青涩日见成熟,由青年新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青年教师,细数几年来的成长历程,虽然辛苦曲折,但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新教师上岗前要有步骤的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们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快速的适应角色并且学会作一名合格的教师。由于专业课程教师以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课程培训,学校寄希望于岗前培训使新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培训课历时两至三个月,教给新教师不少知识和授课技巧,但是教学成果和掌握程度却因人而异。有一些教师没有给予课程适度的重视,很快就将学到的知识弃置脑后,有一些教师单纯为通过考试而死背硬记,有一些教师认为不真正走上讲台很难联系实际。中国有句俗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教育改革中,培养学生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同样在优秀青年教师的塑造和培养中,理论与实际仍然要相互紧密联系,这需要教师自身较长的实践论证过程,然而教育容不得半点的松弛和懈怠,因此及时有效的找到合适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法迫在眉睫。
每个教师在教育方式上都有其各自特点,但对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却有一段相似的进步过程,经过分析和探讨,在此提出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材提供思路。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由学生向教师过渡时言谈举止的转变
由于年龄的关系,新教师与学生间相差甚小,很多教师只是从一个学校转到另一个学校,常常不能摆脱“学生气”。“学生气”应用在很多学科上是很受喜欢的,比如体育课、英语课等等,它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使师生间产生一种良好的互动。但是,教师毕竟已经不是学生,无论从气质上还是心理上应该有一个角色的转换。
很多年轻教师认为:我们必须打扮得成熟一些,以免让学生认为是刚刚毕业而不放在眼里。此话没错,但是只是打扮得成熟是远远不够的。试想面对淘气学生的故意捣乱而不知所措,或是对学生的随机提问感到哑口无言,就是打扮成熟也一样威严扫地。
所以,作教师第一天开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该是得当的、适宜的、稳重的。这些转变中最重要是要理解自己已从受塑者变为塑造者,因此无论在学识上、思想上、道德上、行动上都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令他们信服和尊重。
二、将高水平的知识讲授作为前提和基础
专业课教师是以教授专业知识为主要任务的。一个无广博知识、无修养涵养的教师,纵有千般风情也不能算作一个称职的专业教师。这是我作教师的最大体会。为什么比较而言学生们更喜欢听一些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的老教师上课呢?因为老教师有两大优势:一是知识的积累使之渊博,二是经验的积累使之睿智。
刚刚任教时我曾认为:只要我的知识比较系统完善、口齿伶俐并且表达清楚,上课就没问题。的确,我可以完整的讲完内容,但学生的反映却不尽如人意。很多青年教师有这样类似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几方面:一是课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以前学生自身积累的相关内容不连贯,因此学生听不懂;二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过于枯燥,启发性、互动性和生动性太差;三是重点不够清晰,层次不太清楚;四是时间把握不好,时快时慢。学生的这些反映暴露了新教师的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比如知识点掌握不够准确,对学生的求知心理不完全了解;思考和讲述之间逻辑性差;预备知识因自身掌握不多而介绍不足,板书不规范、重点性不突出等等。造成这样的现象与教师的知识基础、经验、阅历非常有关,但是对年轻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努力尽量避免其中的主要不足。
上一篇:从2006年高考作文看当前中学历史教育(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