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教育策略(1)(2)

2018-01-12 05:13
导读:同时,社会的开放、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也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今天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花花世界”,这个世界

  同时,社会的开放、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也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今天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花花世界”,这个世界充满机会和诱惑,同时也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刚刚脱离父母掌控的大学生,尚未对如何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做好准备,因此很容易陷入种种的困惑。类似如网络成瘾、执著于性生活追求等,也就出现在大学生的一些群落中。
  
  (三)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虽然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但中学的应试教育却愈演愈烈。中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可以说,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是在中学形成的,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应试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去人性化”,即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而不考虑他们的其他需要,如休息、娱乐、交往、了解社会等等。中学生的成长任务被窄化为学习,而且是以应试为目的的、最狭隘意义上的“学习”。因此中学阶段很多成长的任务,如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意识、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管理等等,都没有完成。一旦进入大学,生活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就变得很难应付,难免产生焦虑和挫折感。
  (四)心理积弊的极端发泄
  不少大学生对现状不满,他们感到痛苦难受,进而扭曲压抑,心理上积累了过多的负担,积重难返的结果是,容易爆发出过激的侵犯和越轨行为。著名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痛苦往往引起愤怒,痛苦的刺激导致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引起人们倾向于产生侵犯行为”’。大学生产生侵犯行为正是由于心中的不满与愤怒。这些不满与愤怒很多来自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学学校的管理措施、大学生个人之间的攀比、对社会的看法以及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担忧等等方面。社会生物学认为:“(1)侵犯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本能;(2)侵犯是人类生活必有的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必须定期发泄;(3)侵犯会以能量的形式聚积,遇有刺激会有发泄;没有刺激,但聚积过满也会发泄;(4)能量可以用开发替代竞技等富于侵犯性的方式进行引导。”当这些不满与愤怒以“能量”的形式聚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宣泄的需要,遇到有刺激或是聚积过满的时候就会以侵犯越轨行为的形式发泄出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正在转型的社会现实,诸如腐败、分配不公等一些不良现象会给他们带来负面的影响,不仅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也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往往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交织在一起,并互为作用。教育实践证明: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起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把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与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的教育在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素质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素质三大类。生理素质是其他两类素质的载体和发展的物资基础:社会文化素质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素质发展的方向;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结构中则起着关键和联结作用,具有较大的能动性。它既影响生理潜能的发挥和人的生理健康,又制约着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水平,对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不仅能使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接受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能给大学生接受其他方面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课程评价改革的当代知识论基础(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