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东问题的历史和现状(2)

2018-01-13 02:26
导读:二、四次战争后的中东态势 从军事上说,以强阿弱态势明显。四次战争两次由以方发动,两次由阿方发动。但最终结果都是以方占了上风。即使是在阿方

二、四次战争后的中东态势

从军事上说,以强阿弱态势明显。四次战争两次由以方发动,两次由阿方发动。但最终结果都是以方占了上风。即使是在阿方发动的“十月战争”中,埃、叙等阿拉伯国家军队伤亡2.75万人,被俘和失踪约8550人;以军则伤亡约1.16万人,被俘和失踪500余人。四次战争的结果是处于弹丸之地的小国以色列屡败阿军,无疑使其士气占了上风,从而使他们在四面包围下能有勇气生存下去。

从上讲,中东地区冲突由阿以矛盾转变为巴以矛盾。纵观四次战争,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国家联合一起同以色列作战。再看今日之中东,巴以冲突真正成了中东的焦点、核心。在西岸街头,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青年用石头袭击以色列的坦克和装甲车,无异以卵击石,是一场绝对不平等的战争。阿拉法特在拉姆安拉官邸被围困,守在一幢大楼里,并表示绝不屈服,宁愿为巴事业献身,其志可嘉;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受此对待,则实属罕见。在这些事件中,阿拉伯国家对巴方表示了很大的支持和同情,声援者有之,财政支持者有之,但在战场上则是巴方孤军战斗,持续进行战斗的是巴人,死伤的是巴人,巴勒斯坦人成了这场冲突的主角。这是中东问题当前的一个明显特点。

中东问题通过战争解决的已过,和平解决应是一致的选择。在四次战争之后,阿以双方都意识到,通过战争,你吃不了我,我也吃不了你,受损的是双方,不论胜负,两败俱伤。1973年战争后,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和平解决的。埃及总统萨达特1977年11月应以色列总理贝京的邀请,突然访问耶路撒冷并在议会发表演说。萨达特此举震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因为1967年9月召开的第四次阿拉伯首脑会议曾作出了对以色列实行“三不”政策的决定,即不承认以色列,不同它和解,不同它举行谈判。萨达特访以显然有悖此决议规定。故1978年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后,阿拉伯国家纷纷与埃及断交。埃以谈判几经挫折,最终埃及没发一枪一弹,收回了失去的全部领土。当然,萨达特的行动也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1981年检阅部队时被刺杀。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约旦和以色列于1994年10月签署了《和平协议》,同年11月建立了外交关系,表明双方的领土争端已解决,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以色列军队于2000年5月全部撤出黎巴嫩,仅留有“谢巴农场”未解决,以方说这块土地属于叙利亚,待同叙方谈判解决,叙、黎则一致表示“谢巴”系黎领土。

1991年10月30日,中东和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这次会议有三个重要突破:一是实现了阿以双方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叙、巴、约、黎均与会,埃及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二是实现了巴、以的相互承认;三是会议在联合国第242和338号决议基础上产生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自此以后,中东摆脱了战争的阴云,走上了布满荆棘的和平解决之路。

大国介入令人注目。早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中东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也就占领了运河。之后,取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是英国的战略考虑,所以当流亡在外的犹太人决定重返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家园时,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于1917年11月2日致函犹太锡安组织领导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就是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此后,大国对这一地区的介入有增无已。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时,美苏都支持以色列。苏联之所以支持以,因为当时从苏联、东欧移居以的犹太人多,苏认为以的进步于其周边国家的社会。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时,美苏支持埃及,反对英法以,因为一是正义的确在埃一方,二是不希望英法再重返其在本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

在以后的冷战岁月里,美支持以色列,苏支持阿拉伯一方,泾渭分明。一直到现在,美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0亿美元的军援,在安理会上为以说话。冷战时期美苏两霸争夺,在中东各支持一方有其战略利益考虑;冷战后虽态势已变,但美支持以色列以维护其在中东地区利益的做法未变。
上一篇:从魁北克命运看台独公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