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1)

2018-01-17 04:5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职业环境变迁紧密相关的教育。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合力促使社会职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样一个不断变革与创新的经济时代,高职教学的内容与实质也应做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职业环境不断变迁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环境;高职;课程改革;动态变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是直接为以企业为主导的职业领域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因而,职业领域的变革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源泉与动力。当前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合力促使社会职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从职业行为的价值取向到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社会总体职业环境与构成都呈现出了鲜明的动态变革性特征,这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去期待与职业环境变革紧密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内容的转变。作为企业,从社会经济环境变革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迫切需要高职为其培养适时适需的高技能型劳动者,以满足企业自身生存与创新发展的需求;作为高职的教育对象,从自我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出发,迫切需要在获得某一职业领域有效需求的具体职业技能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终身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职业环境不断变迁的需要;作为高职自身,在快速变革的职业环境面前,要有效应对教育的培养周期长与职业知识、职业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之间的矛盾,其途径便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增强课程设置的预见性与适应性。在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变迁的催生下,高职的课程改革也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一、职业环境变迁的实质 职业行为、职业知识、职业类型及就业形式统称为职业环境,职业环境变迁的实质是指职业行为的新定位,职业知识及职业种类的变迁 (职业知识的折旧速度的加快、职业种类的快速推陈出新)以及就业形式的转变。 (一)职业行为的新定位 狭义的职业行为即是指以从事工资性工作岗位为谋生手段的劳动者群体在进行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劳动技能、工作形式及职责的总和。职业行为的新定位是企业工作模式转化的结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变革的巨大冲击力作用之下,企业的经营模式、员工的工作模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企业要面对由于商品优化配置而引起的国际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以及具有各自要求的客户。为此,企业必须随时保持灵活应变的姿态以及持续创新的技术思路,因而必须建立体现上述应变姿态的工作模式。德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高绩效工作”(HiSh performance)的概念。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中,企业职工的工作任务是基本确定的,职业岗位内涵是持续不变的一组工作任务,劳动者的职责是完成规定任务,无须多少创造性。但在高绩效工作体系中,各层次的劳动者都应该主动地智能化地参与工作,劳动者所接受的常是没有明细规定的任务,他给劳动者留有拓展的空间和发挥创造性的余地,希望他们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和获得进一步改进生产的新思路,这意味着职业行为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定位。① 当前经济发展的高附加值化必然要带来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技术化,智能型工作岗位正逐步取代以体力投入为主的机械操作型工作岗位。这一职业行为的转变趋势不仅仅发生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日益高向度化、开放化的当代,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将面临着同样的发展趋势。依据企业工作模式转换的特点,笔者将当前职业行为的新定位概括为: 第一,劳动者从业能力的复杂性与创造性在职业过程中突显出来。单一性的具体职业技能已逐渐不能胜任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专业性的职业技能加上创新性的劳动思维必将成为当前及未来劳动者职业行为的核心特征与要求。 第二,劳动者职业行为的隐性化。智能化的工作环境延伸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空间。探索性、思考性职业活动常常发生在劳动者的非从业时间与地点内,而这些常常是现代知识劳动者进行创造性劳动、再生产与职业发展所必需的职业 行为。积极的职业发展观、职业价值观是劳动者进行隐性化职业劳动的前提条件。 第三,劳动者职业行为的专业化。专业化意味着职业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当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工作岗位,而只有适需对口的职业教育才能满足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需求。 (二)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变迁 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变迁突出表现为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折旧速度的加快,新知识及新兴职业领域的不断涌现。 全球化的经济提出的基本挑战是需要在变化的环境里的调整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②。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紧密相关,知识经济主导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变革性给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高向度化、经济运行过程的高科技化与高知识化促使职业的半衰期越来越短,相应的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曾经指出,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80年代是每3年增加一倍。90年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知识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据测算,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上的数字化信息每8个月就会翻番。③知识、信息技术的快速推陈出新必然要带来职业技能、职业知识需求的变迁。据统计,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1950-1966年的15年时间里,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已有的8000多个技术工种消失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600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 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变迁意味着劳动者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终身性职业时代已不复存在。 (三)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 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表现为职业供求双方的职业转换行为的频繁发生,社会个体职业流动频率的加快(终身性职业时代的消退)以及主次两个劳动力市场之间的界线的淡化(劳动者在主次两个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现象增加)。 在现代社会中,受人们职业价值观的驱使及职业环境不断变迁的影响,社会成员转换职业的频率加快。美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表明,在上世纪 80年代5年内有33%的社会成员改变职业.而不是简单地调换工作岗位。美国劳工部一项研究预测,现在20岁的青年人在今后一生的工作时间内,职业的变换和工作的变换将会达到6-7次之多。这些情况表明,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种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时代即将消失。社会成员正从“单位人”逐渐走向“社会人”,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熟悉的社会现象。④ 职业流动的频繁发生促使社会成员的就业形式也开始发生着转变,非正规型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占社会个体的就业比例开始上升。就业的市场化趋向使终身学习、成人的回归性学习成为每个社会个体获得生存型职业与进行职业流动的必要手段。 二、职业环境变迁对高职课程改革的影响与诉求 职业环境的快速变革给高职的传统课程观、课程服务理念及课程的培养目标带来了巨大冲击,对高职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职业知识与职业种类的变迁对传统高职的课程观提出了挑战。传统高职的课程观以培养某一职业岗位的“合格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实际技术的单一传授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达到某一技术等级作为检验其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这种课程观的主导下,高职课程内容只局限于具体职业技能的范畴,而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其职业的生命周期具有短暂性,在快速变迁的职业环境中缺乏职业再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即使高职培养出了某一职业领域的一级技术人才,如果该职业种类已不被社会所需要,甚至已被社会经济发展所淘汰,那么此种人才也是无用武之地的,将造成“教育性失业”现象。正如福斯特所指出的那样,受过培训的“合格人才”但找不到工作是一种技术的浪费。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职后的发展前景,是职教发展最关键的因素。⑤ 传统课程观作用下的高职课程内容带有严重的滞后性,滞后于职业环境变迁的步伐,同时缺少灵活变化的动态特征。这使得高职的人才培养周期长于职业环境构成的快速变革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如何使高职的课程内容适时适需已成为其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
上一篇:浅析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合作学习与增强(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