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冷战史研究: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3)

2018-01-20 01:25
导读:朝鲜战争 如前所述,这是冷战史研究中多国档案大量公布、成果甚丰的领域。学者讨论较多的问题有:战争的起源、中国出兵的动机及其评价、中苏在朝


  朝鲜战争 如前所述,这是冷战史研究中多国档案大量公布、成果甚丰的领域。学者讨论较多的问题有:战争的起源、中国出兵的动机及其评价、中苏在朝鲜战争问题上的合作与分歧、中国战略的变化及影响、核武器及细菌武器、停战谈判及战俘、中朝决策层的矛盾与分歧等等。大量新披露的档案推翻了人们的一些习惯认知。

  中国学者在这些重要领域的研究中作出了独到的贡献,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如:资中筠、时殷弘关于中美对抗起源的研究;陶文钊关于冷战最后十年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沈志华、林利民关于朝鲜战争与中美、中苏关系的研究;杨奎松关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政策及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研究;牛军、李捷关于新中国外交及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研究;章百家关于周恩来与马歇尔使命以及关于新中国外交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研究;李丹慧关于越南战争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宫力关于中美走向缓和的历史进程的研究;何迪关于毛泽东对美国的看法、中美关系、台海危机个案的研究;华庆昭关于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研究等等。

  中国的冷战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与需要探索、回答的众多问题相比,还仅仅是一个开端。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中国学者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除档案资料的开放利用、开拓研究领域、跨学科与专门化问题的关系等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西方学者“有意义的问题”。正如佛吉尼亚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陈兼所言,西方学者基于自己的“知识关怀”和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对于非西方学者所陈述的“有意义的问题”往往缺乏敏感与兴趣,对这些问题所蕴含的意义缺乏共鸣,因而无法产生相应的讨论。对中外学者来说,唯一的应对之道只能是在界定“有意义的问题”时,以诚实的、不急功近利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知识关怀”,并同时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他人基于自身的“知识关怀”而产生的“有意义的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冷战对中国的影响至深、至巨、至远,不仅规定了中国内政外交的基本框架,而且作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那些充满火药味的冷战话语,至今令人难以忘却。我们有理由相信,冷战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将有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一系列重大问题得到合乎逻辑的诠释;我们也期待着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冷战史研究的行列。
上一篇:“本体论”源流考(古代、中世纪部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