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大众高等教育途径的探讨(1)(2)
2018-02-05 04:27
导读:日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是放在发展私立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上的。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急需高科技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日本高等教
日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点是放在发展私立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上的。五六十年代,由于经济发展急需高科技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日本高等教育把发展重点放在了私立的偏实用的专科层次的理工教育上。一方面发展“五年一贯制”的高等专门学校,另一方面发展二年制短期大学,并与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合作教育”,为产业部门培养了大批的高级科技人才与中低级技术员。1960~1970年间,日本高等教育学生数增长了141%,其中短期大学学生数增长了215%,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数在1962年~1970年增长了1213%[3],这些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几乎全部是私立的。
由此可见,发展非正规普通大学教育,是先期步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国家的成功经验。
三、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实现大众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
各国的国情不同,决定了各个国家在实现大众化进程中所采取的方式不同。我国的国情既不同于美国,国家和地方政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不同于日本,民间没有很多拥有雄厚资金的大财团,因此,我国实现大众高等教育即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投资,也不能过多地指望个人出钱,必须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佳途径。参照先期步入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国家的办学经验,这条途径就应该是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原因如下。
1.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发展高等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重新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将高等职业教育归类为“5B”,即专科层次以上的技术类教育。由此可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发展高等教育。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定位于专科层次,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它类似于美国的公立初级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日本的短期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
2.国家重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国家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80年代,进入90年代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九五”期间,发展势头更是迅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到2000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总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招生人数等几方面都有显著增长。其中,招生人数达到了195.16万人,比1991年增加了123.28万人;在校生数达到了419.78万人,比1991年增加了216.83万人。
从2000年开始,国家把职业技术学院审批权下放到省(市)、自治区政府。2001年,新备案职业技术学院235所相当于每三天批两所学校。2001年,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具有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488所、具有招生资格的成人高校646所,加上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学院230所,全国共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1314所,在校生人数达到656.25万人,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58%。无论从在校生人数看,还是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看,高等职业教育都能够担当得起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
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目前,我国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有六类,号称“六路大军”。它们分别是普通专科学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和重点中专。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期相比,办学途径更为宽广。这些学校从隶属关系看,除少部分学校隶属国家部委(如公安类)和私营企业(如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商务职业学院)外,大部分归地方政府管理。这种办学机制,增加了办学主体的多元性,调动了地方政府办学的积极性,同时,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使国家可以把有限的财力投放到精英教育方面。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