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自从进入2010年,我校在高一年级开展了全面彻底的教学改革,学习山东先进的素质教育模式。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心理上也经受了一场洗礼,从怀疑、本能的抗拒到逐渐的摸索,主动的接受,并喜欢上新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成长。
在逐渐学习山东教学模式的时候,我们也曾出现过很多的困惑和矛盾,然后一起探讨找出解决的办法,在此,我们记录下当时遇到过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督促方式的转变
学生不再是按照传统的座位(即全班同学都面朝黑板,按照个子高低的顺序固定坐好)上课,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一般为六人,分组的标准是在每个小组中都保证有一名同学在某一门功课上占有优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有老师全程监督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改为组内同学督促其他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当然,这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组内评价方式,具体到每个学生,根据该学生的各种表现于以打分,然后算出组内的总分,在各个组内展开合理的竞争。
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所感受的学习内驱力不再是老师,而是周边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同学的督促,偷懒的机会明显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少了,学生的效率反而提高了,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还缓和了有些老师和同学间的矛盾。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总是老师传授新的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些知识,即我们熟悉的题海战术。这个战术也曾经取得过很大的成功,并且仍然在全国的很多地方使用,它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即可以考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副作用:老师和学生都在这种反复的习题训练中筋疲力尽,不仅仅是学生会产生明显的厌学情绪,认为学习就是做题目,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思想的解题机器,而老师也在这种教学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每天总是担心自己讲得不够多,学生见识的习题类型还不够全面,常常陷入焦虑的情绪中,日子久了,也会产生厌教情绪。新的上课模式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校做出硬性规定),以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间里,每个老师都对要讲的内容在三斟酌,以保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