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信息交流的模型及特点(2)
2018-02-09 01:55
导读:在网络环境中,作为信息发布环节的新闻、出版机构,不仅完全承担起信息的发布职能,而且还部分地承担起信息交流其它环节,如信息组织、利用、传递
在网络环境中,作为信息发布环节的新闻、出版机构,不仅完全承担起信息的发布职能,而且还部分地承担起信息交流其它环节,如信息组织、利用、传递等的职能。如《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不仅以网络的方式发布科技信息,而且还嵌入强大的信息组织与检索软件,通过这些软件,不仅可以对大量的科学信息进行数据库管理,而且还可能提供多角度、多途径、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注册,以远程登录的方式查找文献信息,并通过网络文献传输获取原文服务。一些新闻机构也通过其网站,将各信息在网上发布,并建有自己站内搜索引擎(也可以使用专门的网络搜索引擎)直接查找有关的信息,在权限内可以下载信息内容。由此可见,信息的出版部门不仅执行了科学信息的发布职能,同时也执行了其它信息交流环节的职能。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发布环节的地位有所提升。
在传统的信息交流中,信息的组织与检索是一个独立的环节,主要职能由图书情报部门来承担。在当代信息交流的网络环境下,这一环节的独立性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除图书情报部门继续承担组织与检索职能外,信息发布部门也部分承担起这一职能,一些数据库软件开发商开发的各种商业数据库同样也具有信息的组织和检索的功能。因此,可以说,当代信息交流的信息组织与检索环节的功能将被一分为三。[2]
传统的信息传递采取的是“实物送达”,这一职能基本上由发行部门、邮局以及批发商、零售商和图书情报部门共同完成。而当代信息交流环境下,网络载体技术的介入使信息的传递机构部分实现虚拟化,信息传递从理论上可以摆脱实物载体的束缚,实现数字化的网络传递。尽管当代社会信息的传递职能仍然主要由出版机构、邮局、图书馆等部门承担,但网络已使其职能有所弱化。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信息交流的渠道扩展,信息交流的方式增加。
当代信息交流的渠道由传统的信息交流渠道和网络信息交流渠道构成,传统的直接交流渠道有所弱化,但却有新兴的网络媒介加以弥补,因此,当代信息交流的渠道总体上是扩大。信息的消费者不仅可以单独利用某一渠道,也可以综合利用。
信息交流的方式不仅包括传统的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广播、电视等,而且还包括网络环境下各种全文数据库、网络报刊、网络杂志、网络图书、网络媒介等。
第四,信息的流量加大,流速加快,[3]信息交流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信息的流量与流速一直是衡量信息交流效率的两个重要指标,在信息交流史上,人类一直在致力于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