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把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在工作中做到“八个结合”。
关键词:心理需求;个性特征;学生
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处于人生情绪波动的关键时期,所起作用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和学校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成因、转型、转化作了大量详实调查和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
13~17岁左右的少年,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乐观自信。表现为好奇心强、有冒险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心理需求逐渐加强,特别是社会属性方面的需要明显增强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主要有四种:友谊的需要、独立的需要、理解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时,他们会主观的认为是社会对自己的不理解。积极性受挫,美好愿望不能实现,个性得不到发展,从而表现对社会、对成人的怀疑。内心痛苦、焦虑、甚至走向极端,从而表现出初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自我的封闭、对事物的质疑、对社会的叛逆。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心理需要,不考虑他们的个性特征,不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引导,就会影响到他们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
二、把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
1.艰巨性
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处于未成熟期,加上涉世不深,认识问题不够深刻、全面,从而造成了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其一,由于心理成熟程度不尽相同,形成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其二,由于心理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理的成熟为基础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促使个体的发展,形成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其三,由于属于青春期和心理未成熟期,对事物的认识经常出现反复,形成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反复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必要性
一个人的发展与先天性遗传素质有关,同时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也有着内在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可塑性。古人云:“性相近,习相远”,也是说明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的重要作用。随着初中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不断加深,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他们逐渐走向成熟,从一定程度上实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社会自我与个体自我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初中生的个性和品质的可塑性。
认识到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反复性,给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以必要的思想准备;把握住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实现初中生的个性和品质的再塑造,说明思想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必要的信心。
三、把握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原则
??? 初中生思想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根据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综合时代的要求,笔者认为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其一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二是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主张,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2.系统性原则
具体指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坚持循序性、完整性和全面性,才能保证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3.一贯性原则
它要求初中生思想教育环节的连续性与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教育工作内容的一致性统一起来。如果朝令夕改,会使学生无所适从,思想混乱,从而降低教育的功效。
4.因材施教原则
其一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因人、因时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否则会影响教育效果,其二要实事求是,不能文过饰非,做表面文章。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做好分类指导。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5.渐进性原则
其一是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其二是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他们毕竟是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入情入理,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脚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