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模式(1)
2018-03-02 02:2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模式(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 :按照我国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学科分类,工业设计
内容摘要 :按照我国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学科分类,工业设计专业被归属于机械工程和艺术学,从而形成了一种在同专业中兼学文、理科课程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工业设计本科教育。原因之一,艺术院校的学生多擅长于表现产品的外部形态,而工科院校学生则注重材料与结构(与生源有关),如果都是按照教育部颁标准模式,想必会影响到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质量,失去专业特色。文章认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大学教育,应该参考建筑学中的专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区分不同技术类型专业。 关 键 词 :工业设计 建筑学 教育模式 专业分工
工业设计代表着工业技术的进步。近几年,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发展迅速,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办了这个专业,据教育部2004年统计的数字显示,已开办工业设计专业的高校达219所,这无疑对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是件好事。但与此同时也显露出一些问题,如在培养人才类型和主干课程设置等问题上还需要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本文认为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教育应该参考建筑学中的专业教育模式,根据不同技术类型分出子专业(如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等),明确培养不同专业人才的目标。
一、工业设计应该突出专业特色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开始于艺术类院校,课程设置基本参照国外传统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并由美术或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主要讲授艺术设计技法和模型制作课程(实践类课程)。当初,有多数人认为,工业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区别只是实用美术与美术之间的区别,所以在大部分院校,尤其是文科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基本是以艺术造型为主。后来,随着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知识的新专业。为此,1998年我国教育部按照学科分类将工业设计专业归属于机械工程和艺术学,主修课程包括: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要求学生毕业时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是,我们从实际教学中发现,这种在同一专业中兼学文、理科课程的教育模式,并不适合培养那种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原因是,由于机械工程与艺术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专业,一个属工科类,另一个属文科类,所以它们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从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作品展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见到,来自不同类型院校的作品,无论是在造型方面还是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参见图片)。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工科院校学生更多的是理性和逻辑思维;而艺术院校学生更善于感性和形象思维,一个是应用了物理学、数学推理的方法,而另一个是灵感、热情多于推理。当然,理想的设计师应该具有以上两种能力,但是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本科生在校学习年限均为4年,需要修完40多门课程(包括公共课在内),平均每门专业课约45学时,另外还有40周以上的实践类课程。如果这期间再增加新的相关课程,必定会影响到课时量的分配,造成一些课程的课时量减少,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深入理解课程的实质。特别是学习专业技能方面的课程,更需要一定的课时量来掌握,否则就会影响学习质量和教学水平。正所谓“欲速则不达”,现在已经有人认为,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出来的学生,既不像艺术家,又不像工程师。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所以,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考虑在工业设计专业里分设技术类型和艺术类型的专业,按照不同类型进行专业分工,明确不同专业的教育方向、学习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教学计划。一部分学生以学习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安全、效率等课程为重点,另一部分学生以学习视觉效果、使用形式、市场效益、人机界面等课程为重点。其教育模式就如同建筑学中的土木工程和建筑设计,它们属于同一个学科,但又具有各自的学习目的和培养目标,各专业又可以互相影响、互相联系,使艺术与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体,并非是技术加艺术的组合体”)。以下我们从建筑学发展的进步过程,分析艺术与技术在设计中的合作与分工,可供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比较、借鉴。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熊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