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

2018-03-03 01:0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
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 摘 要:并校决策要综合考虑复杂的系统因素。学校合并应该在适宜合并的学校之间进行。评价并校效果,应坚持内外两方面标准。在并校中,应强调政府责任。

  关键词:并校;生源;资源

  并校是在变化的社会条件下的资源重组,也就是几所学校通过组织的一体化,实现物质的、人力的和文化资源的融合,改变原来消极的品质,挖掘和放大积极资源的功能,形成新的优质资源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中小学的并校已经成为一种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校首先发生在生源锐减的小学。例如:北京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曾以每年100所的速度进行学校合并,到2010年,规划小学要从目前的1625所调整为1400所。进入21世纪,初中并校的力度逐年加大,北京除了已经调整的学校外,还计划将初中校由目前的401所调整到350所。全国各地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对于这种趋势,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存在着争论,人们在肯定并校的必要性的同时,对于并校规划的长期预测,并校后的办学质量、并校的宗旨和伙伴选择取向、并校中的政府行为等问题争论较多。全国各地的社情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并校政策实施一个战略区间(指社会发展目标和各种社会因素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内,教育发展战略与上述因素的共生性组合)以后,需要根据新的情况评价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根据情况,提出修正或补充政策和策略。

  并校决策要综合考虑复杂的系统因素

  到目前为止,中小学合并的主导原因有两个:生源数量减少以及改变“低质资源”的需求。在实践中政府部门更多地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并校还受到更多因素和目标的驱动,因此,并校决策应当在综合、动态地预测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作出。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一)关注现有生源与未来人口及教育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
  生源数量的减少,使得许多学校的举办变得规模不经济,进行合并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考虑必须建立在对人口和教育发展的长期预测的基础上。
  1.必须注意把握人口出生率的起伏而导致的入学人数的变动。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3年,我国入学人口持续下降,这种情况预计会持续到2010年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些地区出现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将会导致2006年后的一段时间出现人口生育高峰,相继而来的是 2010年以后的小学入学和中学入学人数的小高峰。为了避免校舍配置的“松紧”跌宕不定,并校的具体规划必须建立在对本地人口发展(也包括对城乡改造规划后出现的人口聚集“再分配”等情况)作出中长期预测的基础之上。
  2.关注现有教育模式与未来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
  即便入学人数减少,也不意味着学校数量应该成比例地下降。小班化教学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现在的班额大多在40人-45人,而小班化教学则应限制在每班35人以下,这样班数就会“涨”出来,对学校数量的需求也相对增大。虽然我国大面积实施小班化教学尚需一个过程,但是必须为这种变化预留空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产权利带来的巨大利益决定了现在轻易放弃的校地,在未来几乎不可能收回。而新建一所学校所需的教育投资远比维持现有学校的投资大得多。
  (二)关注“低质资源”的改造和优质资源功能的放大之间的关系
  “低质资源”即持续严重质量偏低的基础薄弱学校。一些学校由于区域条件、生源状况、师资条件和管理原因,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并非换一两个主要领导就能改变面貌,“整体打包”加入优质群体是改造这类学校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一些优质学校通过长期积累,学校管理、教师素质、学校文化等形成优势能量积淀,可以通过扩张或输出,发挥出更大的效益。低迷待变和蓄势待发这两种情况的发生是学校发展中的常态,所以以资源改造输出为目的的并校也应该成为常态,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指导下长期进行下去。在这种并校模式中,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上一篇:关于专科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