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科学功能的内容及其实现过程(1)(2)
2018-03-24 03:33
导读:3、观念改造功能。 教育科学对于教育实践主体的功能集中地体现在对其教育观念的改造上。只有教育 主体将有关教育科学知识吸收并内化为观念之时,教
3、观念改造功能。 教育科学对于教育实践主体的功能集中地体现在对其教育观念的改造上。只有教育 主体将有关教育科学知识吸收并内化为观念之时,教育科学才能真正地指导教育实践。因为教育科学理论必 须将自身的概念形态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结合而形成相应的教育观念,才可能进入实践领域。按照韦尼格尔( Weniger.E)的意见, 实践中所包含的教育理论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层次:(1)教育观念,(2)用语言表述 的教育规则等,(3)理论家的理论。〔2〕其中,只有教育观念层次的理论,才对教育实践起着真正的指导 作用,所以应努力促使教育科学理论向观念层次转化。实际上,教育科学的主体观念改造功能基本上是与教 育科学的发展同步的。如前几年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既是教育科学理论自我批判的发展过程,又是教育 观念的一场更新运动。当然这其中还存在着教育工作者的主动学习及教育理论的宣传问题。
4、工具功能。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 教育工作者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或工具。科学的教育理论正是 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广义地说,教育科学包含的关于教育的原则、规则、技术也就是一种方法论工具。一些 分支教育学科,如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学的工具性更为明显。它们的存在形态更多的就是可 操作的工具。另外,教育科学理论还可转化为一些物化的工具,如教具、教学机器等。
(二)对教育科学发展的调节功能。教育科学在发展中对自身建构及发展进行反思、批判与重组,就是 它的自我调节功能。换言之,即教育科学的批判功能。教育科学批判的目的在于使现有教育理论及其结构不 断完善,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是教育科学发展中反省、超越自身的内在本性的体现。教育科学批 判实际上是在教育经验、教育理论及由分支教育学科建构的整个科学体系三个层次上展开的。教育科学体系 的建构需要经验的支持,但经验还不能直接进入体系之中,必须经过理论的抽象与升华,必须经过去粗存精 的批判。反映教育存在的某一侧面某一层次的教育理论需要经过相互批判、争鸣,才能在比较中证明其逻辑 力量。教育史上,各种教育流派(如形式教育派、实质教育派)并存,且相互批评,共同发展,这就是教育 理论的批判。科学家哲学家伊·拉卡托斯认为:“科学史一直是、也应当是一部相互竞争的研究纲领(即理 论,笔者注)的历史。”〔3〕这里的竞争就包含着批判、 争鸣之意。由此,一部教育科学史也就是一部教 育理论批判的发展史。教育科学以批判为形式的自我调节还突出地表现在对于学科体系及整个教育科学体系 的改造上。赫尔巴特在心理学基础上构造第一个教育学体系以来,在教育经验、教育理论的积累情况下,学 科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整个科学体系也从无到有建立起来。总之,通过教育工作者积极的理性反思, 教育科学以其内在的逻辑力量对自身发展加以调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现代教育科学功能的实现过程
现代教育科学功能内容的不同决定着它们表现形式及过程的差异。
(一)教育科学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过程。为了使论证更具说服力,我们选取“教育理论”这一概括 程度更高的概念,以替代教育科学。
“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4 〕“反映客观世界”是对“是什么”的求 索,属于描述性的,而“创造客观世界”则涉及“做什么”、“怎样做”,属于意向性的。前者是认识范畴 中的“对象性认识”,后者是一种实践观念,属于意图范畴。人们对教育的意识同样包括上述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理论的指导效用的实现也就是上述两方面的具体化过程。所以,我们可以从教育实践主体的有关观念 、能力、精神的角度,来对教育理论的指导过程加以分析。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信息化教学设计应用策略探索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