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通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针对我国过分专业化教育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片面发展,创新能力不足等弊端提出来的。要成功地实行通识教育,要进行理念的学习,要理清与其它教育的关系,要改革现有的管理与教学体制,要建设课程体系,更要加强师资建设。我国现阶段的通识教育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师资缺乏和教师不能正确理解通识教育内涵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正视这些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通识教育质量,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通识教育;师资建设;教育质量
近年来,我国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多方面的实践探索。理论方面,我国学者一致认同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或内容,打破了无休止的通识教育概念之争的局面;对通识教育与人文教育、自由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等的关系也有了理性而辩证的看法。实践方面,对通识教育的实施、课程的设置、教学的管理、教学手段的运用等都进行了有力的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我国通识教育的发展,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是现阶段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师资力量的建设对提高通识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教师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教育与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曾经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并担任过北大校长的周培源先生曾指出:“一所大学办得好或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古今中外绝无例外。”教师的治学精神、人生态度和人格品行对学生起着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而且应该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从国外大学的经验看来,大学要成功实施通识教育,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否则,再好的通识教育计划也会流产。…所以,我国通识教育的成功实践不仅要有教师的参与,而且要有学科造诣高、综合素质好、教学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的参与。只有通识教育的课程教师深刻理解了通识教育的要义,用心准备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对他们融会贯通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标,提高通识教育的质量。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师资问题
1.师资缺乏,是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
通识教育,又称一般教育或普通教育,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提供深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取向和方法,提供必要的学术规范,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识教育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能力,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还要能融会贯通各科知识并具有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师多是在1952年后我国全面学习前苏联推行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却有限,客观上造成了满足通识教育要求的教师比较缺乏的局面。另—方面,满足要求具有相应能力的教师可能不愿意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虽然很多学校都规定资深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但还是很少有资深教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这固然与这些教授科研任务重、时间少有关,但更大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的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考评制度导致的。一名教师发表学术论文的多少与质量高低不仅决定了这名教师的晋升机会和学术地位,还决定了他对学术资源的占有情况和社会地位。而教学工作不但对这些没什么贡献,相反还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教授们多愿意把时间精力用在科学研究上,而不愿意投身到教学中。
2.教师不理解,是通识教育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