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美国学校音乐课程和教材的思想基础及形态
刘沛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加快,学校课程改革进入新一轮阶段。音乐课程和艺术课程的新标准相继出台[1],与之配套的各种新教材已在编写之中。新教材的编写需要对国内和国外已有教材和课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扩展视野,借鉴已有教材和课程的强点,避免其弱点。笔者在有限的教材编写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实际上我们对已有国外教材的了解不够充分,尤其是比较研究积累不足,影响新教材编写的视野,也影响新教材编写要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鉴于音乐教材和课程的国际比较研究需要,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部分音乐教材和课程的思想基础和形态做一初步和简要的描述、分析,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世纪60至80年代的美国音乐课程和教材
基于传统音乐价值和永恒主义课程观念的音乐教材
此类音乐教材以“朱利亚音乐文库”为代表。
朱利亚音乐文库是“耶鲁音乐教育讲习班”(Yale Seminar on Music Education)发起的产物。1963年,在美国联邦政府资助下,在耶鲁大学召开的音乐教育讲习班认为,当时美国中小学使用的音乐教材没有涵盖音乐历史上的经典内容,选材缺乏艺术和技术价值,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潜力和成就期待过低。[2]鉴于此,耶鲁讲习班发起朱利亚音乐文库计划,由朱利亚音乐学院的文献专家加加尼牵头,精选了文艺复兴前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当代和民族民间七类音乐内容,共230首作品,编成九集教材,由峡谷出版社(Canyon Press)出版,供美国基础教育使用。由于耶鲁讲习班的31位与会者多为音乐家和音乐学者,音乐教育的代表微弱,同时,美国音乐教育的最大组织音乐教育者全国大会(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ME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