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2018-04-14 01:2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所做
摘要: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所做的报告(以下简称十七大报告或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一论述意义深远。民族振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实现民族振兴,要求并且体现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以其价值为民族的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族振兴;教育;基石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这一论述,首先肯定“民族振兴”是我们中华民族子孙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和崇高责任。继而指出,为实现民族振兴,教育能够而且也应该大有作为——为民族振兴奠基。
一、民族振兴的时代使命
历史无可否认,中华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前清以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一直代表和保持着世界文明的先进水平,为世界人民所推崇和向往,中国成为世界文明的极其重要的中心和重心。但由于封建制度的天然缺陷,中华民族之后逐渐落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一步步侵略,中华民族最后沦落到任人宰割,几乎亡国灭种的地步。因此,振兴中华,一直以来成为中华民族亿万儿女的强烈愿望,成为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努力方向和自觉行动
振兴中华,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振兴中华,就是首先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振兴中华,就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目标,实现新目标,做到与时俱进。
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首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然而他并未改变旧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人民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完成了中华民族振兴的第一步。中华民族的振兴进入了第二个主题,即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难探索。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部曲。随着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经过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人民已基本步入小康社会(虽然还处于低水平阶段)。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当前,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要阶段。抓住当前机遇,实现这一主题,也就是又一次地实现民族振兴的阶段性目标。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当前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使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为我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心。然而,实现民族振兴,道路何在?
二、民族振兴何以实现
在取得国家主权独立和基本统一的前提下, 实现民族振兴,首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即加快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也不是民族振兴。即使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也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最为重要的途径和根本保证。一个兴旺发达的民族,必定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安康。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为重要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经济发展也是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安定祥和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其次,实现民族振兴,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现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观点和原则,认真分析中国的现实矛盾,概括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人民民主权的规定,规范民主权所派生的各种公共权利机构的职责及机构中任职人员的行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