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教育革新的基础理念——西(2)
2018-05-06 01:00
导读:2000年,我国总体已基本实现小康,而西部地区仅达到小康标准的50%左右,多数民族地区还低于该比例。如果说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
2000年,我国总体已基本实现小康,而西部地区仅达到小康标准的50%左右,多数民族地区还低于该比例。如果说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则是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显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将使民族地区全面实现跨跃式发展。
第三,从时代背景来看,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加入WTO对我国最明显的影响是,我国对外开放出现新态势。其一,在开放的性质和影响上,加入WTO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政策导向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是单边的自主的对外开放。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国际规则约束下的对外开放,从单边的自主的开放走向双边的相互开放。这就是说,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与
WTO所有成员国一样,面临经济的全球化,更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可以说,加入WTO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它所产生的影响不亚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一次开放。其二,从开放的地域上,第一次开放始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至今主要影响的仍是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地区。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二次开放”,将覆盖全国,尤其是进一步明显地扩展至民族地区。其三,从开放的内容上,第一次开放主要涉及的是有限制的产品贸易和部分服务贸易。第二次开放几乎涉及了所有贸易。因此,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总之,加入WTO要求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更全面接轨,并促使我国实行一种更为开放的发展模式和制度,进而对我国各民族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这次西部开发的确是民族地区经历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文化变迁。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变迁,就是指或由于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因而引起一个民族的文化改变。也就是说,文化变迁有内外部之分,内部发展普遍表现为发现和发明,外部发展或接触的变迁则源自借用、传播,其结果往往是内外部因素的互助而成。可以说,历史上民族地区经历的文化变迁相对缓慢,多是内部发展为主,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和影响是片面的;影响这次西部开发有内外部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不仅国内各民族的互动前所未有,而且融入了全球化的互动之中,因此它所导致的民族地区文化变迁是迅猛的,全面的。特别是对于民族传统色彩较浓的边远民族地区来说,西部大开发使其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社会体制由封闭转向扩大开放。这实际是显著的社会转型。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急剧转型,使得各民族几千年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都面临复杂、重大、艰难的文化调适。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而对剧烈、复杂的社会文化变迁,民族教育如何才能更有成效地适应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呢?民族教育的改革不能是局部的修修补补,必须是整体性的革新。首要前提是基础性观念的革新,尤其是需要一种新的发展观。我们认为,对于当前民族教育发展来说,特别应该注意以下问题。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及其发展
跨文化交际教育:民族教育若干问题探讨——教育人类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