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教学法在“结构与稳定性”的教学中的应用(2)
2018-06-20 01:08
导读:第二步:在桌子A的桌面上不同位置放置砝码,观察桌子的稳定性,并作记录。 第三步:根据搭建步骤,搭建桌子B,先后在桌子B的桌面的不同位置放置砝
第二步:在桌子A的桌面上不同位置放置砝码,观察桌子的稳定性,并作记录。
第三步:根据搭建步骤,搭建桌子B,先后在桌子B的桌面的不同位置放置砝码,观察桌子的稳定性,并作记录。
第四步:根据搭建步骤,搭建桌子C,先后在桌子C的桌面的不同位置放置砝码,观察桌子的稳定性,并作记录。 在黑板上总结(可以有学生完成,老师进行补充)
设问:是不是四条腿桌子一定比三条腿的桌子稳定性好呢?
第五步:将其中的两条腿往里移动再来观察其稳定性。
试验总结:对于桌子A,我们只要轻轻的吹一口气都可以把它吹倒,只有在两条腿所在的面内放置砝码系统才可以稳定;对于桌子B,要想一口气把它吹倒不是那么容易, 在保证桌子稳定不倾倒的条件下,砝码可以放置的位置范围要比桌子A大;可见,桌子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了,其稳定性相对就好了些;再看桌子C,桌子安装四条腿在四个角时,稳定性更好了些;但是,当我们把四条腿尽可能的集中到一起时,发现桌子的稳定性又差了许多。
从而得出结论: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和地面的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实验三:探究项目——人字梯(教学用具)
探究目标:结构的形状和重心(在竖直方向上)位置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学生分组探究(2人一组)
探究步骤:
引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爬梯子的情况,爬的越高我们就越是害怕。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其中的道理。
第一步:根据搭建步骤1-5,与同伴合作搭建人字梯。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二步:根据搭建步骤6,将梯子竖立起来,观察梯子的稳定性如何,并作简要记录。
第三步:根据搭建步骤7,在人字梯的中间增加拉杆。观察梯子的稳定性如何,并作简要记录。
第四步:将砝码放置在梯子的不同高度,测试梯子的稳定性变化。
试验总结:将第6步完成的人字梯竖立起来时,会发现其非常不稳定,基本很难站立起来;但是,当加入拉杆后梯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得出结论:结构的稳定性与结构的形状有关。
将砝码放置在底部时,结构的重心较低,梯子越不容易被推倒,结构的稳定性较好;砝码放置的位置越高,梯子越容易被推倒,结构的稳定性越不好。
得出结论:结构的稳定性和重心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有关。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
在研究动态结构的稳定性因素问题上,我仍然采取了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自行车、人力三轮车的操作实验(分载货与不载货)使学生学会如何控制动态物体的平衡。对于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几个因素应当综合考虑,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各种形式的实验方案。
无论怎样的实验方案在对学生的理解上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技术实验进一步体会到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理念——技术以认为本,造福人类。“试验教学法”在通用技术这一新的学科中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素质教育”。1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普通高中技术教学参考书技术与设计2》,顾建军 段青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高中技术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顾建军 李艺 党好政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
4、《教学论》,李秉德 李定仁主编,中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