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课程教学的关注要点

2018-06-23 04:2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新课程教学的关注要点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毕业 新1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好多教师对新教
毕业

新1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好多教师对新教材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进行课堂教学。有些教师认为:无论怎么变就那几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就行了。笔者经过3年的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学,认为要想上好新教材,首先要把握新的教学理念,它要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作为1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针对新课程教学过程,笔者认为要关注以下几点:

1、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
   目前,我国教改的实践主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究其本质,是对整体人格的追求和培养,凸现教育主体的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如何有意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是广大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的课题。
   近210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塑造学生人格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塑造学生坚毅的品格。塑造学生坚毅的品格是1部生物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生物学从上世纪初开始,迅速发展成为1门尖端科学,这是无数生物学者为之奋斗的结果,是他们坚毅品格的具体体现。他们为科学而献身、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称颂。遗传学创始人孟德尔在修道院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提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在当时不被社会认识和承认的巨大压力下,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仍然坚信“人们重视这1项成果的日子1定会到来”;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在做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考察后,用23年时间写就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10年如1日,晴天1身汗,雨天1身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1大功臣。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存在于生物学知识背后的这些活生生的实例,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的伟大人格力量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塑造学生坚毅的品格,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要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在生物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生物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1代又1代人。遗传学家摩尔根的科研成果获诺贝尔奖时,他没有表现出半点自傲,甚至连盛大的授奖仪式也没有参加,而是仍然潜心于自己的研究。摩尔根说,这奖赏不是给他1个人的,而是对实验生物学的褒奖,这就是1个成功科学家的风范——看轻个人荣誉,看重追求的事业。如果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片段事迹,以科学家的言行为例对学生进行思想点拨,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又可以使学生的思想不断得到升华。增强学生生态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1种学习方式,各学科的教师都在尝试把它作为1种“新式武器”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有浓厚的竞争色彩。学生视学校是1个竞争的场所。把1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其他人失败的基础之上。在这样1种学习氛围中,学生们养成的是1种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他们大都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这种状况与我们所处的需要合作意识与社会技能的信息时代极不合拍。而合作学习的优势是: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1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的需求,是对传统教学的单1竞争格局或情境的1大变革。生物学是1门自然科学,学生如果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高效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而且有望在生物学领域有独特的创新和发现。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创设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要进行交流与合作,没有良好的氛围是无法开展的。例如,有些同学比较自卑,怕自己说错、或做不好,不敢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表现自己。为此,教师要先作好表率作用,在平时的师生交流中应1视同仁,特别对弱势群体要有耐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2.科学合理的分配合作学习小组。
  平时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学习水平分别是上、中、中、下等,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应实力相当。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各小组负责1项内容,同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汇报,全班交流。例如:8年纪下册《生物的分类》1节的学习,就可以把不同类别的生物分给各个组查找资料,然后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向全班介绍。有时针对不同的内容和教学的要求,采取两人1组或全班分成两大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北师大版8年纪上册第20章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中“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如果没有镜子学生自己是无法观察到相关的性状表现的,这时候老师布置同桌两人1小组完成活动。全班两大组的辩论式: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这就成为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1个需特别关注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观点对学生分组,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辩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例如:人口的增长问题、克隆人的出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等,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

3.关注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问题的提出到学生合作的过程,教师都应该给予1定的关注。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注意问题要明确、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语言描绘生活化、趣味化,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不可问题1抛出就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在活动中指导学习小组如何分配角色和任务,如何向同伴提问、倾听同伴的发言,如何共同讨论、交流,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等等。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指导。

  3、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

21世纪将是1个复杂多变的蓬勃发展的新世纪。国际间的剧烈竞争、和平、战争和发展;国内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和建设,无疑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意识素养诸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尤其对人才的思想素质,特别是学生的现代意识方面,如竞争意识、适应意识、系统整体意识、创新意识、改革开放意识、自主意识、科技意识、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启蒙教育功能。几年来,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1些现代意识的启蒙教育,取得可喜的效果。
1、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1,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1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这是1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却已成为1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却屡见不鲜,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1).让学生在对众多生命现象的考察中启蒙竞争意识
  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渗透竞争意识的情境和契机。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然后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的竞争概念,形成竞争的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如同1片森林里的各种树木,在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彼此争夺着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食性相同的动物,彼此争夺着食物;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捕食和反捕食等等,这些1系列的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竞争现象。在讨论中,学生理解了自然界中的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物质、能量、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彼此进行着生存竞争,这些就是1种竞争。在生物界,生物具有本能的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物质和生存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生物间必须彼此竞争(或斗争)着,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法则。人类也不例外,只是竞争的内容、方式、时间、空间不同而已。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竞争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竞争思想的熏陶,受到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2.)让学生在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某1草原上生活的狼、羊、牧草等生物及它们与周围无机环境的复杂关系时,理解了狼与狼之间,羊与羊之间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关系,即其竞争(或斗争)的1面;但也启发学生理解狼捕羊,但狼又不能捕光了羊;羊吃草,但羊又不能吃光了牧草。否则,狼、羊、牧草3者会同归于尽。可见,生物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1面。况且狼与狼、羊与羊之间,还有群居、互助、互利、互爱的1面。这种生物之间既竞争(或斗争)又依存的多重性,使学生对于竞争思想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竞争的知识、理论,自然而然地得到加强。我们顺势将知识迁移,向学生设问:人类应如何把握和运用竞争法则来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呢?让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思想,去面对1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新情境,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征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2、渗透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

21世纪,人们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为了使学生在21世纪的大风大浪中有所作为,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当前的中学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他们适应意识的关键时期。适应思想包含于中学生物学之中。在教学中,我们既注意了把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又注意到抓住教学情境中的点滴积累,抓住典型实例画龙点睛地及时地把生物学适应知识上升到适应思想的高度,激发学生的适应意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总之,为上好新教材的课堂教学,为培养21世纪的新人,在初中生物教学中1定不能忽视以上几点。

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上一篇:感受“成长文化”的真教育元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