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读训练
肖学兵
摘 要:在小学语文讲读教学中,加强导读训练尤为重要。那种以讲代读,只抓笔头作业,忽略了读了训练,势必影响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读训练 持之以恒 阅读能力 效应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8-2462(2008)06-0050-01
导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基础训练,是学生理解内容,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是从读到写的基本途径。如果没有把读列入1节课的训练,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讲读教学中,加强“导读”训练的几点做法:
1、抓课文主线导读,理清文章脉络
课题往往提示内容的主线,在审题中引导学生“题眼”,明确课文主绳,沿线读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的形式可安排默读或放在课前布置预习自学。
如学《狼牙山5壮士》1文,可引导学生抓题中的“壮”字这个题眼,再引导学生沿着课题中的“壮”的线索去读文,从自然段中理出5壮士的“壮志”、“壮行”、“壮举”和“壮言”的具体表现顺序,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激发探究心理。
2、抓课堂分层导读,教给读书方法
课堂教学无论是从整体到部分,还是从部分到整体,我都以“读”作为“先导”。注意分层导读,教给读书方法。
1、整体性的初读,了解梗概,感知形象。
如教《在炮兵的阵地上》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①课文主要写谁?②写他什么事?③经过怎样?④结果怎样?
又如学《1分试验田》课文主要讲彭总种试验田的事。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①为什么要把时间、地点写的那么具体呢?②吴家花园果真是个美丽的花园吗?③彭总为什么要在吴家花园选1分地作试验田,是怎样进行试验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探究性的细读,理解内容,了解形象。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第4段中,重点应引导学生弄清在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后默读课文,再划出描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明确这部分5句话的含义:第1句话说明董存瑞行动坚决,果断;第2句千方百计说明导火索点燃的速度快;第3、4句话说明董存瑞坚定、威武高大;第5句话说明董存瑞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对同志的期望。最后指导朗读描写神态、动作的要怎样读?董存瑞说明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这样读有什么好处?
3、抓语言表达导读,培养辨析能力
1、比较性的导语
如《月光曲》中兄妹俩在茅屋里的对话。第1个感叹句的“啊”要读成na(哪)因受“弹”tan尾音的影响;第2个感叹句的“啊”要读成ua(哇),因受“好”hao尾音的影响;第3个感叹句的“啊”要读成ia(呀),因受是“是”shi尾音的影响。指导朗读中,不仅要注意音变,声调并且要注意内心情感的变化,加深对语句的理解,体现真情实感的表达效果。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