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在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作用(1)(2)
2018-06-26 02:01
导读:二、师爱是一种方法,她能够解决一切疑难,并使一切教学方法成为艺术 古往今来,具体的教学方法很多,总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
二、师爱是一种方法,她能够解决一切疑难,并使一切教学方法成为艺术
古往今来,具体的教学方法很多,总结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启发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对学习产生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这一过程中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也就成了自然的事了。
注入式教学则相反,它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简单地向学生灌注知识。这种教学是把学生看成的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压制了学生的思考力,主动性和独创精神。这种方法,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的身心处在被动的状态之中,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笼罩,久而久之,激情、兴趣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符合我们现今的教育教学观念。我们提倡的应该是前者。
实际上,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都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教师运用任何一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不同的思想指导下,既可以具有启发的作用,也可能会出现注入式的现象。同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关注学生还是关注自身。而我们每一个人习惯的思维方式都是关注自身,因为这来的最便利。同时也就忽视了他所面对的学生的感觉,那么这种教学一定是失败的。例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抱怨:“这学生真是没法教,问什么,什么不会!!!”这的确是一个现实,我们面对的中专学生的整体“素质”大不如以前了。但是我们说这句话的同时反映出教师在以自己的主观期望去评判学生,而不是客观地去关注学生的层次,以寻求合理的方法去和学生一起改变这一现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抱怨、发牢骚、苦闷、无奈。而要想真正地做到关注学生,就必须心中有爱,只有无尽的师爱才能促使一位教师实事求是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潜能。而不仅仅是所谓的“素质”,这一“素质”仅仅代表了学生现在的知识层次而已。越是这样的学生,越是需要更多的关爱,而不是指责、打击和放弃。记得在我留的一次“老师,让我悄悄地告诉您!”的作业中,一位许多教师都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坏学生”这样写到:“老师,我不是一个坏孩子,我渴望教师的关爱,我也想努力改变现状,可是……”后来我找到了这个学生和他促膝长谈后才明白他终日生活在自责和烦恼之中,几次尝试以好学生的心理回答问题,都受到了误解,实际上他的不屑一顾都是强装出来的。试想一个这样生活的学生,他的学习能好得起来吗?实际上在现在的学生中这样的“坏”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更需要师爱的温暖和激励。他们更需要教师用师爱去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点点闪光,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不断的扩大,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尊重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记得一位
教育学家曾经在总结他一生的教学经验时说到:“教育的密绝在于尊重。”而只有心怀真爱的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知识层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也只有师爱才能开启学生内心闭锁的大门,使那可能熊熊燃烧,也可能没有机会被点燃的火种,因为师爱而迸发出其本应充满激情的光和热。ス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浅谈电工的分组教学模式
江海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