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影像暴力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2)
2018-06-26 02:15
导读:二、影像暴力的形态及其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 就已有的研究来看,谈论影像暴力的文章并不鲜见,尤其是关于影像暴力对青少年道德行为影响的研究 ,著
二、影像暴力的形态及其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
就已有的研究来看,谈论影像暴力的文章并不鲜见,尤其是关于影像暴力对青少年道德行为影响的研究 ,著述甚多。为此,在研究的深度上 ,对影像暴力予以细分,作深入探讨,当是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命题的重要路径。贾磊磊在《影像的传播》中,将影像暴力划分为心理型、动作型、机械型、社会型四类。笔者拟将影像暴力划分为话语暴力 、行为暴力、观念暴力三种形态,并就其对青少年道德的影响作相关探讨。
1.话语 暴力及 其影 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是人类社会生产、交流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离开了语言 ,人类的物质生产和交流活动都无法正 常进行 ,社 会管理也无法 展开。话语作为后现代
哲学和文论的重要概念 ,其西文词是 discourse。法 国哲学家福柯 (Michel Foucault,1926—1984)指出,“话语不同于语词”(word)或“句子”(sentence),它不单纯指一种用来表达意义的时间的组合,而是一种“推理 的实践”。在结构主义看来 ,话语背后隐藏着一种看不见的权力 ,任何“话语”都是 “权力 的话语”o[23人类的支配欲、权力本性、英雄梦想、暴力本性、价值实现首先就 以话语 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每时每刻。当影视以视听形态去再现和反映生活的时候,权力争夺和暴力冲突也就成 了影视体现宣泄功能的首要选择。
进一步说,人类的斗争首先和最终都体现为管理层面和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争夺 ,形而上层面话语暴力由此形成 。其话语暴力往往体现为以话语霸权方式传达的意识形态指 向的对话、独白或言语动作 ,构成所谓“媒介的暴力”,进而以其运载的意识形态构筑起新的“文化 霸权”,影 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消费观念和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就形而下而言,话语暴力往往体现为低级下流的攻击性 、侮辱性甚至流氓性的对话 、独 白或言语动作。由于受影像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会模仿影视作品,把话语暴力带人生活 ,导致生活语言暴力化、粗鄙化,甚至引发暴力冲突 ,产生严重后果 。王岳川指出:影视中的“词语暴力,尤其是野性词语暴力,媚态的词语暴力 ,性词语暴力,肉欲词语暴力 、‘床’词语暴力和对‘家园’的排斥,对精神的排斥、对人的排斥的词语暴力 ……” 对当代文化和青少年道德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2.行为暴力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