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引言
随着自动化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VVVF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技术尤其是以太网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远程控制变得简单可行。而现有的介绍如何利用软件在线对VVVF调速系统的参数进行调整的文章不多,本文就是要介绍使用Rockwell公司的RSView32软件对Allen-Bradley 公司1305变频调速器参数进行在线读写控制,最终实现对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控制。
2 相关硬件
2.1 以太网简介
以太网系统最早是由施乐(Xerox)公司创建的,现在使用的以态网(EtherNet)采用总线式拓扑结构和IEEE802.3标准的CSMA/CD(载波侦听多点存取/冲突检测)协议。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与现场总线相比,它具有低廉,速率高(目前比较普遍的以太网通信速率为10M),开放性好,协议简单且可植性强以及可持续发展潜力大等优点。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不断完善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一旦解决原有的以太网通信实时性、缺合适的工业控制应用层规范、网络安全威胁等技术难题,以太网将全面应用于工业控制网络。
2.2 设备网简介
在设备层采用的设备网(DeviceNet)网络是一种低层网络,设备网(DeviceNet)网络是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CAN技术的开放型符合全球工业标准的低成本、高性能的通信网络。它通过一根电缆将诸如可编程序控制器、传感器、HIM、变频器等现场智能设备连接起来,是一种分布式控制系统。设备网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具有突出的高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1)采用基于CAN的多主方式工作; (2)采用非破坏性总线逐位仲裁技术;(3)设备网上可以容纳多达64个节点地址;(4)采用短帧结构传输;(5)通信介质为独立双绞线;(6)支持设备的热插拔。
3 系统结构和网络组成
系统如图1采用以太网+设备网的通讯体系,以太网作为信息管理子层,用于上位机传送调度指令和信息,可以实现比较长的空间跨距传输数据;设备网通过一个开放的网络,将底层的设备直接和车间级控制器相连,而无需通过硬线将它们与I/O模块连接。
图1 系统网络结构图
在工业控制现场,这种多支线的网络允许用户用一根电缆去连接500m以内的设备并远至各个工艺控制单元的用户可编程序控制器。因此,本文介绍的网络体系也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1) 设备层 在这一层上,现场控制设备直接与现场各类装置(如传感器、驱动器等)相连,对所连装置实施监测、控制,同时与上层相连,接收管理信息,并向上传送装置的特性数据和采集的实时数据。
(2) 信息层 这一层根据生产特点,协调各下层单元的参数设定,是生产的总协调员和控制器。其特点是数据量大而实时性要求不高。它的开放性协议使各种主计算机和不同厂商的PLC可以互联,在必要时也可以进行一些控制和协调。这一层采用符合标准的TCP/IP协议的以太网。
4 通讯组态和软件开发
项目利用Rockwell公司开发的软件RSLinx实现PC机与网上各设备建立通信的软件。它的作用相当于网络中的通信与数据交换服务器,利用RSLogix500用于编写梯形图程序下载到SLC5/05中。利用RSNETWorx软件进行SCANPORT I/O映象配置以及所需控制参数的选择(注:需要实现计算机与设备网上设备直接通讯的DeviceNet通道下载或直接利用变频器的HIM手动设置)。
项目使用RSVew32软件进行基于win32标准的人机接口界面的开发。它还提供了对整个系统的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功能于一体。
4.1 以太网组态
主要是进行RSLogix 500编程:
首先得通过RS-232下载程序,把“Channel Configuration”中的IP传递给CPU,然后在RSLinx中组态Ethernet:配置网络名、网络协议〔TCP/IP〕、通信设备类型以及带宽地址。然后,让RSLinx自动搜索网络节点,如能正确识别各节点就完成了以太网网络平台的建立。
4.2 选择参数控制
Allen-Bradley公司生产的1305变频调速器共有13组149个参数, 以一台变频器为例:
(1) SLC输出映像表中的O:1.1中的字为变频器的逻辑控制命令;O:1.2中的字为频率基准值;O:1.3-O:1.10为输出数据链数据。
4.3 程序编写
利用罗克韦尔(Rockwell)公司的RSLogix500程序对SLC5/05进行梯形图编程,程序主要实现的是变频器频率设定、起停控制以及参数寻址空间分配的功能。启动控制的数值由逻辑控制字决定,频率输入基准值与实际频率成比例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