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

2013-10-06 01:12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 〔摘 要〕 本文就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演变作了分析,议 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馆系共建专业数据库 、专业阅览室”的见解。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系(所)资料室 网络环境 专业阅览室 专业 数据库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共存,在不同的范围内,不同程度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的到来 ,两者还需共存吗?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 高校图书馆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1.1 高校图书馆的定位

关于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与职能,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明文指出: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应履 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源电子化和数字化,特别是中国科 教网(CERNET)和校园网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种类多样化, 信息传递网络化,文献利用共享化等诸多特点,真正成为重要的信息枢纽,即信息的集散地 、知识的加工地。这样,高校图书馆就能更好地履行情报(信息)职能,教育职能。这样现代 化图书馆定位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笔者所在图书馆已筹建数字图书馆,计划将本馆正在建 设的“包装文献”全文数据库接上网,以促进文献的开发和资源共享。

1.2 系(所)资料室的定位

系(所)资料室应该说是以图书馆为中枢的全校文献信息系统的“末梢”,是专为各系(所)教 学、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供应机构,它收集保管的文献信息资源与本学科结合紧,内容 专深。因此,在为本系(所)的教学科研服务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只对本系(所)开 放,且开放时间少(双休日和晚上一般不开放)。大大降低了文献信息利用率。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 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演变

2.1 从时间上来看

在80年代前,它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自90年代以来,关系渐渐松懈,甚至各自为 政。

2.2 从业务联系上来看

高校内部各系(所)资料室的编制属系(所),业务归属图书馆统一管理。所以行政、组织人事 由系(所)领导。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提高,专业职称的评定都由图书馆统一管理。当然, 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就形成了“两不管”的管理真空。

2.3 从经济关系看

以前,各系(所)资料室的书刊由图书馆统一采购分配。后来,图书由图书馆采购再分配到 各系(所)资料室,订刊的经费由图书馆拨到各系(所)资料室自己订购。再后来,图书馆不为 各系(所)资料室配置书刊文献。另一方面,各系(所)的经济形势好,有资金自己购置。于是 ,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经济关系脱节了,其他联系也就松懈了。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关系的思考

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系(所)资料室的关系问题,笔者通过电话询问、走访、查阅有关 资料等方法进行了调查了解。并请教了有关教授、图书馆界的专家及“访问学者”。根据调 查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

3.1 网络环境下,高校系(所)资料室何去何从

调查结果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高校资料室应予裁撤,从而重点建设好图书馆。理论上 有专家撰文:“普通高校系资料室应予裁撤。”实践上,长沙有高校已将系资料室的人、财 、物收归图书馆。有几所高校领导要求图书馆接收各系资料室,但图书馆方面觉得有些资料 室藏书量特大,数据库的建立工作量也大,故暂未实施接收系资料室的计划。第二种:任其 自然萎缩或改建分馆。第三种:继续投资建设系(所)资料室。
上一篇:商事代理基本理论及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下一篇:高校秘书素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