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钱治理的两个方面:效益与利益(3)
2014-05-22 03:05
导读:第二,有助于科学地组织本钱治理工作和进步本钱治理水平。 当我们从效益与利益两个方面往全面地观察和研究本钱治理时,便会发现,本钱的效益治理
第二,有助于科学地组织本钱治理工作和进步本钱治理水平。 当我们从效益与利益两个方面往全面地观察和研究本钱治理时,便会发现,本钱的效益治理与本钱的利益治理,无论是就治理的主体而言,还是就治理的原则、治理的内容而言,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就治理主体而言,由于进行本钱的效益治理在于寻求降低本钱的途径,以实现降低本钱的目的,而寻求降低本钱的途径,无例外都是在企业经营治理者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所以本钱效益治理的主体必定是企业经营治理者及其职能部分、生产部分。进行本钱的利益治理,主要在于维护各相关利益者的正当利益,确保本钱的真实性、可靠性,避免发生以虚增或虚减本钱为手段谋取不正当、非法利益的行为。在现代企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这一本钱的利益治理主体只能由政府来承担,只有通过政府制定有关法规制度才能有效地约束、监视企业行为,使之规范化、公道化。相对政府这一治理主体,企业无疑是被治理者、被监视者与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者。 就治理原则而言,本钱的效益治理,遵循的是相关性原则与灵活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本钱治理的内容、本钱核算职员提供的本钱资料,应与降低、控制本钱的目标相关,或对决策者的决策结果产生影响。灵活性原则,是指本钱的构成、计算程序和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与变动性。本钱的利益治理原则主要体现为利益本钱的核算原则,具体包括客观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与稳定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本钱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反映经济业务完成的凭证为依据,以保证本钱的真实可靠;规范性原则,是指本钱核算必须以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的有关法规、准则为准绳,不得随意更改与变动;稳定性原则,是指本钱核算的方法和程序必须相对固定,避免由于轻易变动本钱的计算方法与程序而侵害某些相关利益者的利益[3].就治理内容而言,效益本钱治理包括本钱规划治理与本钱控制治理两个组成部分。利益本钱治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公道地界定本钱范围;二是科学地制定与严格执行本钱确认、计量的有关原则,防范会计作假行为的发生;三是严密监视本钱确认、计量行为,严格审核本钱确认、计量结果。 总之,本钱的效益治理与本钱的利益治理在治理主体、治理原则、治理内容等方面均存在着一系列差异,不弄清这些差异,笼统地谈加强本钱治理,显然无法使加强本钱治理的工作落到实处并富有成效。必须从经济效益与经济利益两个方面往熟悉与探究本钱治理工作,唯如此,才能确保本钱治理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并使本钱治理水平不断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本钱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 许义生。现代企业制度下本钱治理的几个题目[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