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体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014-09-16 02:10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浅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体制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一、计划经济后遗症,服务型与统治型政府职能之间的矛盾,造成机构设置不尽公
一、计划经济后遗症,服务型与统治型政府职能之间的矛盾,造成机构设置不尽公道,部分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行政效率不高
计划经济体制是国家、社会的一切生活都在政府的计划调节作用之下的经济体制,它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我国建国初期的长期计划经济,使地方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结果严重抹杀了企业、社会组织、特别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造成企业、个人和整个社会依靠政府,政府治理负担过重,效能低下。另一方面,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性质应该是服务型的,然而实际上我国政府是统治型的,高高在上的。这就表明,我国政府机关的性质与市场经济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的尚未解决使得政府过分干预社会、市场,机构设置过繁、过细,忽视社会的调节功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影响了经济、
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而机构设置过细,直接导致部分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推诿塞责、相互掣肘、协调不力,致使一些好的决策署不能及时有效得到落实。
二、纵向政府间关系上的职责同构模式,造成中心与地方协调不畅,政府职能定位不清,上下级政府关系不顺
在当代中国,每一级政府都治理相同的事情,中心政府和各级政府之间事权不明,职责不专。宪法和法律没有对各级政府的职权作明确的规定,没有划清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和独占权限。在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之间,职责基本上是对接的、一致的。职责上的同构,导致了在纵向政府间的机构设置上,过分夸大政府治理的同一性而忽视了不同地方政府治理的多样性,往往将政府职能配置与机构设置的上下对口作为一个先决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这种模式对发挥地方政府自主性和积极性有着非常明显的阻碍作用。同时,由于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客观上也要求各地方政府在智能配置和机构设置上应当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因地制宜的余地。当前,从我国地方政府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心政府对各个方面的制度和活动都做出同一规定,并且要求地方政府都无差别地完全按照这些规定办,但是,在实践中,各级地方政府所面对的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差异,不可能不对有关规定做出调整。
大学排名
三、政府职能弱化,行政机构的自身扩张性,导致机构性质混乱,职能界定不清、多头治理和超编现象严重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进,政府在精简机构、把一些职能推向市场和社会时,没有及时弥补市场和社会的不足,很多地方政府在夸大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有意无意地淡化了政府职责。而不同层级和不同地区的政府在具体的政府职能转变上存在诸多差异,很多地方政府并未从自身的定位出发,综合考虑本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水同等因素,而是照搬其他地区发展模式,导致其职能转变的弱化。同时,由于缺乏与之对应的相关标准,行政职能在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向转变时难度大,使政府在对一个事项是否需要接进时经常感到无从下手,政府职能转变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这种长期的政府职能弱化和行政机构在缺乏有效制度约束下的自我扩张性,直接导致了地方行政机构的诸多题目的产生。例如,一些机构既属于上级政府的组成部分,又是下级政府的直属机构;既属于上级政府的行政机构,又可以算作下级政府的事业单位;既属于同级政府的组成部分或内设机构,又属于上级相关部分的派出机构。而政府在机构改革中采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