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后的非艺术类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2)
2014-10-15 01:09
导读:另外,由于艺术专业学生过多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其很多业余时间甚至课堂学习被专业技能练习或参展、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这也影响
另外,由于艺术专业学生过多参加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其很多业余时间甚至课堂学习被专业技能练习或参展、演出、比赛等艺术实践活动所占用,这也影响了学生文化课程的学习和文化素质的进步。四、重艺术实践、轻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
虽说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重视专业,但这种重视也仅仅表现在重视艺术实践上,如
音乐专业的学生只重视声乐、器乐等专业术课和文艺演出;设计专业的学生则过分依靠电脑。而对专业理论学习普遍轻视,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甚至逃课,所以理***底差,知识不系统,表演或创作的作品只求“形似”,难达“神肖”,更别说“形神兼备”,抑或创新。有的学生自己不会画,就摹仿老师或同学的画作,甚至还有“拿”同学的作品往“交差”,既缺乏艺术素质,又缺乏艺术修养。
针对艺术专业学生“重专业、轻文化。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首先,要解决他们对专业和文化、实践和理论等关系的熟悉题目,告诫他们眼光应放远一些,不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赚钱或
就业。要知道,在当今社会,仅有专业技能而无专业理论修养,尤其是人文修养是不可能出色地做好工作的,更谈不上有创造和成大“家”了,就连中心电视台组织的青年歌手大赛,也还有文化素质考核项目。其次,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特点,修订教学大纲,适当增加人文素质必修课或选修课,如影视文学、现代科技常识、唐诗宋词欣赏、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文化素养。再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或收看学校举办的“濂溪讲坛”、九江市政府举办的“白鹿讲坛”和中心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等各种高雅文化活动,以进步学生的文化欣赏品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五、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见多识广”,但由于缺乏理性判定,易受社会负面因素和不良现象影响而沾染不良习气
高考前,考生们天南地北地巡回参加艺术专业考试;进学后,由于专业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又要进行外出写生、艺术考察、参加画展、演出等一系列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较之文理类考生,可谓“见多识广”,但由于其涉世不深,加之义化基础薄弱。求新求异意识和自我意识强,又缺乏理性判定,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下,极轻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和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对妍媸、善恶、是非的判定和取舍,甚至还会沾染上诸如凡事讲“钱”、酗酒、赌博、行为放浪等各种恶习,对这样一些在思想熟悉或行为方式上轻易出现偏差的学生,教育治理起来自然很有困难。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特点,精心组织各种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加以规范和引导,以调动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治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丢脸出,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与其专业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来高校持续大规模的扩招,给具有明显专业特殊性的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与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了解并把握他们的独“特”之处,便于我们在具体的教育与治理工作实践中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