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应用风险与内部控制(1)(2)
2014-12-23 01:46
导读:评估控制方案 在确定评估范围之后,我们需要对这些流程进行描述和 分析 。对ERP流程中的每个动作,我们都需要追溯到它的结果,描述风险特征并确认相
评估控制方案 在确定评估范围之后,我们需要对这些流程进行描述和 分析 。对ERP流程中的每个动作,我们都需要追溯到它的结果,描述风险特征并确认相应的控制点。 在ERP环境中,通常有两种控制方式我们需要考虑:一种是基于系统的控制,另一种是基于流程的控制。在ERP系统支撑的业务流程中,上述两种方式通常需要结合使用。 手工控制主要依靠个人职责的履行来完成。比如,通常付款是需要通过填表、签字确认才可支付的。基于ERP系统的控制,是由软件来完成的,通过控制数据的有效性和公道性来限制和核查动作的正当性。ERP系统的参数设置将决定这个领域的控制级别。 这些控制包括用户访问、字段验证、工作流和很多其他用于确保数据处理一致性的控制。例如,系统会自动拒尽天生一张与前一次序号相同的发票。这样就自动降低了差错发生的可能性和应付帐款处理的混乱。 值得留意的是,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某些二次开发工作会削弱在系统中已经设置好的控制,从而产生新的风险因子。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用手工控制来弥补。
完善控制,杜尽盲区 需要了解的是,即便根据ERP系统的要求,调整和优化了内部控制,减少了由于“流程自动化”带来的内部控制可能的削弱,仍然无法彻底消除系统本身的特点导致的控制盲区。这在复杂的系统接口和多用户访问情形下,题目是比较突出的。 很少有企业用一个系统将企业所有的数据和流程都治理起来。所以,ERP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互联互通的必须。这些位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是一个重要的风险区域。 由于不同系统的数据格式可能完全不同,为了实现数据的传递,就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转换。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的技术平台和特点开发不同的接口,这些接口会产生新的控制方面的题目和风险。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实施了ERP系统后,陷进了用户访问方面的题目。比如,假如访问权限开放给不应该拥有访问权限的个人或团体,它将极大地进步数据遭到破坏的风险。缺乏对这类用户权限的有效控制,会降低那些敏感交易的安全性。所以,用户访问对敏感交易的访问需要通过有效的控制,例如责权分离的原则加以限制。 作为企业治理信息化进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ERP系统正逐步在企业中得到广泛 应用 。但是,当我们关注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治理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充分熟悉到由于ERP系统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 研究 和制定ERP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策略,是ERP应用中不容忽视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