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团体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1)(2)
2015-10-10 01:01
导读:(4)保证团体公司对下属企业进行业绩考核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需要。从团体治理的角度出发,母公司对其所投资的子公司进行业绩考核是十分重要和必
(4)保证团体公司对下属企业进行业绩考核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的需要。从团体治理的角度出发,母公司对其所投资的子公司进行业绩考核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考核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更直接影响到整个团体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因此团体公司建立一套公正、公平、科学公道的考核体系和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这套体系与方法的建立主要依靠于财务控制。
可见,团体公司的财务控制在团体公司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团体财务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确保团体公司整体利益实现的必要手段,对整个团体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团体公司财务控制模式的类型及我国的选择
团体内复杂的产权关系、多元的财务主体等特征,比非团体企业的财务控制难度更大,因此,设计一套独特的适合团体公司的控制模式就成为必然。设计的核心题目是如何处理好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集权和分权、控制和激励之间取得一个最佳的权衡点。笔者以为,团体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模式,按治理权限的集中程度大体可分为三种:
1.集权型。所谓集权制就是指重大财务决策权都集中在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同一治理方式的财务治理体制。集权制的优点在于:由团体最高治理层同一决策,有利于规范各成员企业的行动,促进团体整体政策目标的贯彻与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团体公司各项资源的复合上风,集中气力,达到团体公司的整体目标;避免团体扩张造成的失控,降低财务风险。但集权制的缺点也很明显,集权治理总部必须具有极高的素质与能力,能够高效率地汇集起各方面详尽的信息资料,否则可能导致主观臆断,以致重大决策错误;财务权限的高度集中轻易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信息传递时间过长,可能延误决策时机。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与灵活性,经常会出现“一统就死”的局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分权型。分权制是指对大部分的重大决策权集中在子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治理方式为主的财务治理体制。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搞活主线,放开附线,分级决策,团体治理”。团体母公司对子公司在财务上充分放权,子公司自行把握财务治理权与决策权,集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本钱中心于一身。团体最高层只集中少数关系团体全局利益和发展的重大财务决策,母公司几乎放弃了财务控制的权力。这种尽对分权的治理体制缺乏协调治理,事实上置团体于一个较疏松的处境,无法发挥团体的整体上风,内部企业“诸侯现象”严重,现已较少采用。
3.混合型。即适度的集权与适度的分权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熟的财务治理体制,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各行其职,分别把握不同层次和性质的决策权限。这种体制既能发挥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能够适应团体公司组织规模扩大,信息中心下移的发展趋势,因而成为很多企业团体财务治理体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目前国际上至公司治理体制的主流形式。百事团体实施就是一个典型的混合型模式。
从以上对团体公司各控制模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团体公司进行财务控制应贯彻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尽对的集权和分权在现实中都是不可取的。我国的团体公司,要选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团体公司财务控制模式。目前,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团体公司处于生命周期中成长的低级阶段,现阶段团体公司的战略应该是稳健中求发展,建立起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财务治理和财务控制机制,待团体公司理顺一切关系制度后过渡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再适当增大分权的力度。
三、目前团体公司财务控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题目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团体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资本主义各国起步较早,不仅大多数已经具有相当规模,领域跨越生产业和国界,而且在
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有着很多宝贵的经营治理经验值得鉴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