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研究(2)
2015-10-23 02:07
导读:2.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了社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社会保障得以顺利推行与成功的保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2.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了社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社会保障得以顺利推行与成功的保证。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建设新农村,必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大批懂技术、知市场、通信息的创业型人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人力物力保证。
3.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需要,为农村社会保障同城镇社会保障接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出路就是想方设法减少农业人口,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可为乡镇企业发展更好的服务,增强技术与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企业产品转型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必将进一步缩小,这就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在社会保障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同时,可以将农村部分人口的保障问题逐步向城镇社保转移,以减轻农村社会保障的压力。
4.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了农村人口的自我保障意识,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教育、文化水平,有利于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在农村推广,有利于改变我国农村科技教育文化落后的局面,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和现代文明素养,克服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广大农民将逐步认识到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局限性,以及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做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1.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人口的自我保障意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开展。提高农民素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前提条件是增加对农业的投人,提高农民收入。目前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自觉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尤其要在财政支出、基本建设投资和信贷投放三个方面真正向“三农”倾斜,做到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当前农村在上述各项资金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与农村人口所占的比例、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相比非常不相称。因 此,必须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尽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确保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能够较多地用于农业、农村、农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体制保障。从宏观上看,国家需要精简机构人员,同时理顺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国家全面推行税费改革,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如果干部的数量不减、机构不精简,农民从税费改革中得到的好处,地方干部有可能再以其他名目收回。我国目前基层政府机构大多数还是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职能来安排的,这几年虽然有所精减,但县乡干部减少的数量有限。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政府的职能,打破政府的垄断。这样既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又有利于农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要认真研究在农村社会保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形成相应的地方规章,而且这个规章的级别要相当于地区级的。坚决杜绝哪里有漏洞就往哪里填的老办法,如果那样的话就容易出现有钱时多给,钱少时少给,无钱时不给的混乱局面,不利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稳定发展。在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化建设上我们应该有所突破,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统一协调的机构,在目前中央机构没有大的变动情况下,各个地方可以建立由副职领导任主任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下设
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县、乡(镇)政府也可相应建立机构,条件成熟的县(市)可以专门成立农村社会保障局,将以国家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功能纳入一个机构,使其具备综合、协调、指导、管理、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职责和权力,并成立专门的农村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逐步形成以社会保障局、农业发展银行、民政局为依托的国家基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居民进行最基本的统一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