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钱治理:发展与演变(1)
2016-03-09 01:09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本钱治理:发展与演变(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人们对本钱的熟
摘要:人们对本钱的熟悉随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本钱观引导人们采取不同的本钱治理方法。本文描述了不同时期的企业经营环境、本钱观及代表性的本钱治理方法。并对未来本钱治理的模式与重点进行了展看。 关键词:质量治理;作业治理;价值链治理
正确划分本钱治理的发展阶段,须先了解各时期的经济背景及当时的本钱观。研究本钱的发展演变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把握这一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一、关注物料本钱阶段
1. 企业经营环境及理论基础。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完成,产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市场不再表现为卖方市场,企业主不能再以通过扩大生产的方式来进步利润。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股东和经营者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倒闭,迫切要求会计不能只停留在事后反映,而应更注重事前预警,猜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效果,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以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受泰罗科学治理思想的影响,为此本钱治理职员纷纷运用现代治理科学的新成就对本钱进行猜测,制定生产品的标准本钱,为尽可能的降低物质消耗提供参照标准。
2. 本钱观及典型的本钱治理方法——标准本钱制。
该阶段本钱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本钱,即产品的直接材料本钱、直接人工本钱和应该分摊的制造用度,而将其他的用度放进治理用度和销售用度中,一律作为期间用度。该阶段的本钱仅关注产品本身,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本钱计算的对象是企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产量被看作是产品本钱的唯一动因,并以为它对本钱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伴随着泰罗的科学治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本钱”、“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与泰罗的科学治理方法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被引进到本钱治理中来。泰罗明确提出“以计件工资制和标准化工作原理来控制工人生产效率”的思想。受其影响,会计界提出标准人工本钱的概念,以后又逐步推广到标准材料本钱和标准制造用度本钱,终极形成了完整的标准本钱概念。20世纪30年代,工程技术职员与本钱治理职员才取得共叫,将标准本钱法纳进本钱核算体系,使本钱控制与本钱核算结合起来,这就是标准本钱制度。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关注质量本钱阶段
1. 企业经营环境及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进步,产品的质量逐渐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因预防和控制产品质量而投进的资金以及因产品质量低劣而导致的损失也日益严重。制造业典型的不符合要求的代价占销售额的20%~25%。全面质量治理某种意义上成为公司的主要目标。另外,方***和治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对本钱会计体系的影响使本钱治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本钱观及代表性的本钱治理方法——全面质量治理。
随着市场格式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企业治理职员熟悉到产品的价值实现比价值形成更为重要。而产品的价值是在消费者手中实现的,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决定了顾客的需求满足度,也就决定了顾客的价值。
对质量的关注改变了企业治理职员对本钱的熟悉。“质量意味着本钱”,广义的产品质量既包括实体本身的质量,也包括企业为顾客提供的与产品相配套的服务。对质量本钱的这种熟悉,改变了实践中本钱治理方法。“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本钱治理思想,是质量本钱治理的精华。
质量本钱理论的系统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兴起的。1960年哈罗德·费根堡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治理》中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治理”(Total Quality Control , TQM)概念。费根堡姆在他的《全面质量治理》第三版中指出:企业内部的质量本钱由控制本钱和控制失效本钱两部分组成,质量本钱的范畴涉及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因而质量本钱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治理活动的重要手段。质量本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达到和保持特定的质量水平而支付的一切用度,以及因未达到既定质量标准而发生的一切损失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