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就业信息沟通(3)
2016-12-03 01:05
导读:2.大学生就业信息沟通有效性程度的影响因素。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是指沟通活动对于沟通目的达成的程度。对于大学生而言,进行就业信息沟通的最终目的
2.大学生就业信息沟通有效性程度的影响因素。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是指沟通活动对于沟通目的达成的程度。对于大学生而言,进行就业信息沟通的最终目的显然是为了实现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导致就业的信息沟通就是有效的信息沟通行为,反之则是无效沟通。导致无效沟通即求职者未能实现就业的原因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用人单位方面来看,其招聘人员已经基本掌握求职者所具备的主要信息或关键信息,足以判断求职者并不适合这一岗位,从而做出拒绝聘用的决策;二是对于求职者而言,虽然用人单位同意聘用,但是由于求职者已经有其他更合适的或更好的选择,从而做出拒绝接受聘用的决策。
在很多情况下,大学生求职者往往会同时应聘多家用人单位,可能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即他们的应聘行为往往是一种职业探索行为,他们在这种探索活动中明确自己的职业能力,检验自己的就业期望。因此,大学生就业信息沟通的有效与否不仅仅意味着能否找到一份工作,同时也包括认识求职者的职业能力、明确求职者的职业期望。
三、大学生就业信息沟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就业信息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教育与培训、职业咨询和指导、就业实践等,此外,就业信息沟通能力涉及到一系列的相关利益人,如个体与家庭、员工与雇主组织、政府、教育培训机构、职业咨询和指导团体等。这就需要大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政府之间相互配合、积极行动,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沟通能力的培养体系。
1.政府策略
(1)政府要积极建立、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战略,构建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大学生就业信息沟通能力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充分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主渠道的同时,还需健全社会公共职业训练的平台,对即将走向社会的高校学生实施职业训练,使其掌握职业搜寻的能力,获得对职业领域的了解,提升就业与发展所需的相关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政府要积极推进企业、工会、培训和教育机构以及行业间的合作,促进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更密切联系,并使之与劳动力市场相匹配;政府要推动上述机构制定并改进才能标准,发展或改善职业训练,确保培训质量,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沟通能力,促进其从“学校人”向“职业人”顺利过渡。
(3)政府还有必要出资建立专业机构来发展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沟通能力。这个机构主要是由一些信息沟通能力开发的专家组成,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信息沟通能力技能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估,对大学生就业信息沟通能力培养设立方案,并且加以合理指导。
2.高校策略
(1)高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点。人才需求的差异性催生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差异性。相对稳定的用人行业和单位、相对优势的专业、相对独特的行业和社会联系,这些独特性实际是院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应该在突出这些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物以稀为贵”,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差异性将最终形成毕业生“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高校的专业应充分考虑市场的要求来设置,及时调整专业或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市场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按照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考核成绩的原则形成课程板块,提高学生的适应范围和能力。(3)高校要广接善缘,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特别是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要善于从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机构、校友处获取各类信息,邀请专家、学者对就业趋势及其对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沟通能力要求展开研究和判断。对有关就业信息沟通能力培养的最新成果和信息要及时地向教学部门与学生传递,以便其有意识地培养、开发和提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雇主策略
(1)雇主全程参与学生就业信息沟通能力培养过程。雇主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思考和探讨符合需要的就业信息能力内涵,对毕业生提出真实的能力需求。并善于与高校保持沟通,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将就业能力需求表述出来,通过介入高校的课程改革,融入高校的教学、实习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