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途径
2016-12-24 01:12
导读: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途径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建设人力资源强
摘 要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落实十七大“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文章论述了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确立了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准,及指出要实施国家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完善人力资源培养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三方面的基本途径,探索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之路。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共十七大正式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表明国家已经站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关注人力资源问题。那么如何充分、有效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对新时期中国国家战略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一、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意义
1.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决定了必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和社会赖以发展的战略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经济战略资源中,人力资源已经异军突起,成了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谁拥有人力资源优势就等于拥有了综合国力竞争优势[1]。因此,把握机遇加快人力资源建设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下,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2.我国国情决定要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①表面数量多,实际数量少,造成人力资源供给不足。虽然人口有13多亿,但合格人才却远不够。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每百万人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中国仅为日本的9%、美国的11%、俄罗斯的13%、加拿大的14%,甚至只有韩国的21%;从“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绝对人数看,中国为57.9万,只有美国的一半(115.7万),少于日本(63.0万) [2]。②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低层操作型人才缺少,中层次人才过剩。知识多,技能少,理解能力强,创新能力弱,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战略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③作为人力资源培养主渠道的教育方面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过低,基础教育环节薄弱,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有待提高。这些现状决定着人力资源建设已成为实现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也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作支撑
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的粗放型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力资本,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上来。同时国家更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这些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保证。特别是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更离不开人力资源作后盾[3]。
4.建设新农村和和谐社会也必须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来实现
新农村的建设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其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增收,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再者,和谐社会建构归结为:①人力资本的和谐;②人与社会的和谐;③人与工作的和谐;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⑤个人素质与资本需求之间的和谐,这五方面的和谐需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人力资源强国的标准
1.数量标准
人力资源的数量是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人力资源强国”的数量标准,即要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向国际社会输送相当数量的人力资源。从中国的人口数量看,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力资源数量丰富性都是不容置疑的。